一、盡快得知立案消息
消息來源有:企業自己的海外渠道;律師界;互聯網上外國相關官方網站;我駐外商務處;外經貿部公平貿易局及相關商會等。
二、積極應訴,頑強抗爭
即使不能取得全勝,也可以努力使征收的反傾銷稅有一個級差狀況,在可忍受的關稅限度內繼續出口,維系市場份額和長期客戶關系。國家指導應訴的相關部門是外經貿部公平貿易局。貿易局授權五礦化工、輕工工藝、紡織服裝、醫保、機械電子、食品土畜等六大商會協助企業應訴。
三、快速反應,聘請律師
注意“三要兩不要”:要請懂國際貿易、懂生產流程的律師;要請擅長反傾銷訴訟業務并有實戰經驗的律師;要請在立案前5年內或立案調查時未代理過起訴我國出口產品案件的律師。曾代理過起訴中國案件的律師不要請;進口商的律師最好不要用,以免泄露自己的商業機密,對日后出口不利。準備充分動手早,律師應盡早進入。
四、積極配合調查取證
在調查過程中,美國商業部人員對會計記錄最感興趣,要求中國企業提供所有必要的數據,以便進行計算。除了核查構成成本的各個環節因素外,還對公司性質及誰是公司的決策者相當感興趣。因為調查者認為,這些問題也很重要。在國有體制下,廠方需要證明他們的商業決定是自主作出的,而不是受其他意志左右。這種調查過程有點類似辦案的取證過程。中國企業一定要抓住這種機會,在律師和商會的指點下,配合調查,積極應訴。
五、多角度尋找突破口
應訴中,利用一切法律賦予的權利,從多角度尋找突破口,敢于處理,善于處理,首先力爭把傾銷幅度壓下來,另外還有勝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