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下半年告別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后,修船市場便一路下行.持續低迷至今。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全球修船市場仍沒有“轉晴”跡象,量價齊跌、改裝項目緊缺、盈利困難依然是中國修船企業普遍面臨的狀況,與此同時,企業間的競爭更趨激烈。7月6日,在西寧召開的2011年全國修船工作會議上,與會修船企業人士普遍認為,面對日趨嚴峻的競爭局面和極為不利的外部環境,建立修船行業準入公告制度或成整治當前問題的一劑良藥。
修船競爭向縱深演進
上半年,國內修船業整體蕭條的狀況并未改變,多數企業修船產值都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2011年修船市場持續低迷,低廉的修理價格和遞增的成本還在不斷擠壓企業的生存空間,削弱著企業的競爭力,我們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鄙虾HA潤大東船務工程公司副總經理黃強在談及當前的修船形勢時如是說。
據與會人士分析,低廉的修船價格是拉低產值和利潤的關鍵因素。目前,中國修船企業在換板、打砂、涂裝三大主要工程的報價已接近成本價,企業利潤空間十分狹小。以修船換鋼板價格為例,大中型船企每噸為1000~2000美元,這一水平比2008年市場高峰時下降了50%,在亞洲也處于最低水平。不少企業負責人反映,如此低廉的價格已經無法涵蓋原材料、人工費用及動力費用這三項成本,不少企業在虧本運營。
然而,更令人憂慮的是,修船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僅表現為價格這一個方面,而是向包括價格、周期、質量等在內的全面競爭演變。據了解,目前在船舶修理周期方面,中國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十分激烈,有的企業為爭取客戶而報出的周期極為不合理。中海工業(上海浦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利斌說,目前,中國修船企業在修船周期方面的競爭壓力,已經不亞于價格的競爭。這對企業極為不利,一方面周期直接與企業的經濟效益相關,出現脫期,企業就可能面臨船東的罰款;另一方面,壓縮周期也可能增加企業的安全隱患,因為設備連續運轉必然影響安全,很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此外,修船質量方面的競爭也接近白熱化,這就給了船東可乘之機.一些信譽差的船東為了控制成本.在備件采購和修理工藝方面無端找茬.進而影響企業的經濟收益。
建準入制度勢在必行
對于當前修船業競爭局面的不斷惡化,與會人士普遍認為,修船業存在的產能過剩、散亂無序、缺乏自律的整體行業狀況是癥結所在。山海關船舶重工修船分廠廠長徐海隆說,中國修船價格水平之所以如此低,除企業缺乏自律外.行業內部的產能過剩、無序發展也是重要原因。目前,福建、舟山、大連等地的多家企業仍在新建和擴建修船塢,等到2012年、2013年這些設施的產能釋放出來.恐怕就會有一批企業破產。
由此可見,建立船舶修理行業準入制度勢在必行。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民用船舶處處級調研員陳穎濤指出,當前低廉的修船價格顯然是不正常的,這與行業缺乏規范密切相關。作為船舶行業主管部門,工信部將依托已經出臺的《船舶修理企業生產條件基本要求及評價方法》,
建立修船行業準入公告制度,即“白名單”制度。只有那些符合修船企業基本條件,符合行業法規和標準,同時又有信譽、具有行業自律精神的企業才能進入“白名單”.政府部門將對這些企業給予一些政策上的傾斜,將借助行業媒體、協會組織對違反行業規范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懲罰,從而建立整個修船行業的良好秩序。
對于“白名單”制度的建立,與會修船企業代表普遍表示贊同。中海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正建表示,“白名單”涉及企業形象,這一制度將是解決行業目前突出問題的有效辦法,對促進修船行業健康發展大有好處,希望這一制度可與現行政策形成聯動,如出口退稅、口岸開放、環保制裁、媒體監督等,同時,在貫徹實施《船舶修理企業生產條件基本要求及評價方法》時,不應只重視“硬件”條件,還應將服務、品牌、誠信度等“軟件”要求作為企業的評價標準。(中國船舶報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