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節伊始.舟山修造船企業的外包勞動力明顯吃緊,較之去年尤為突出,各家企業頻出對策爭搶勞力資源。經過筆者多方調研分析,原因主要歸納為幾點:
首先是.國家中西部戰略開發,產業轉移已漸成氣候,用工需求及待遇日增,和東南部沿海發選地區爭搶勞動力,孔雀不再東南飛。
其次,國家惠農政策出臺,對三農扶持力度加大,使不少原來外出打工的改做老本行。
第三.船舶修造好多工種涉及特種作業,對年齡及身體素質均有要求,致使大批60后退出打工大軍。
第四,近兩年新的船舶修造企業紛紛開工投產,特別是我市,對外包用工的需求大大增加。
綜上所述.整個市場已由資方市場轉向勞方市場.幾乎每年春節過后,船舶修造工人都會漲工資。據了解,今年鋼結構工人工資要漲10%以上,再加上去年開始的物價上漲,生活成本增加,導致外包老板用工成本水漲船高。船舶修造業采用工程外包的形式,在一線施工作業的都是外包工,如果對外包計價政策性優惠措施不出臺的話.外包老板就面臨無利可圖甚至虧損的局面。所以造成目前現有的施工隊不愿加人,不想做大,甚至萌生退場念頭。好多80、90后缺乏老一代的吃苦耐勞精神,他們的價值觀、生活理念已經發生了變化.比以前更加關心從業的生活環境、交通地理、地位認可。因此,修造船企業更要體現人性化服務、人文化關懷。如前段時間好多企業直接包車送接民工回家返廠。為打工夫妻提供夫妻房,實施就餐、保險補助等等。
外包公司老板招不到工人,一方面是由于勞力資源競爭激烈,另一方面主要是老板賺不到錢,無法承受工人再漲工資,所以就倒逼修造船企業外包工程計價漲。修造船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修船企業.很大部分業務是修外輪。全球經濟還未完全走出低谷,人民幣匯率一直處于上升通道.原材料、人工及能源成本都在上漲,都成制約因素。關鍵是行業的惡性無序競爭,船舶修理最大量用工的鋼質工程經營報價低位運行.導致修造船企業即使產品漲價也有心無力。
筆者認為.政府在加強行業指導的同時應適當為企業減負,修造船行業也要加強自律,不再搞低價惡性競爭.打破行業信息壁壘,從而形成各方俱贏的局面,真正破解用工難題,迎來修造船業的再次騰飛。(王海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