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船舶價格一降再降,造船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單薄。面對這樣的經營環境,包括五洲公司在內的多家舟山船企果斷采取措施,進行降本增效,加強成本控制。下面列舉幾點成本控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不足。
船舶企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設計不經濟。設計階段的成本失控、設計水平不高、裕量大、設計差錯所致的修改和追加工作量大。
二、目標成本方法應用困難。成本目標和利潤目標缺乏可行性;對主要設備、材料的成本控制很難實現,在采購時設備、材料的價格常超出估價時的價格。
三、標準成本難以應用。標準成本多有效應用于少品種大批量生產的產品,在船舶企業中制訂標準成本難度很大;
船舶企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一、僅重視了船舶企業內部的控制,對供應商的控制力度不夠
由船舶的成本構成可以看出,在成本構成中物耗費用(設備、材料等)占總成本的60%~70%,船舶企業成本控制的重點在物耗的成本控制。但是,制造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幅度很小,所以成本控制的主要對象是物料供應商,而不只是船舶企業內部。
二、控制起點太晚,很多成本已經鋼性化
現行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的起點是從船舶制造合同簽訂后才真正開始的。但影響造船成本的兩個法律性文件----《船舶建造合同》和《船舶技術規格書》,在合同簽訂階段已經確定,雖然多數成本發生在采購階段,但形成于設計報價階段。等到采購過程中再對這些項目進行控制,從很大程度上講已經屬于事后控制了。
三、諸多的經營風險也是影響成本的重要因素
人民幣升值給船舶企業帶來了立時可見的巨額損失,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趨勢更加重了船舶企業的負擔。鋼材、關鍵設備的價格變化和供應困難不但增加了船舶企業的采購成本,還加大了企業的缺貨風險,這使得船舶的建造周期延長和成本失控。
綜上所述,船舶成本控制的目標重點在物耗;基礎在于生產設計的優化再造;控制的時間重點在建造合同簽訂階段(即設計形成階段);控制的對象在于物資供應商;控制的方法應首選前饋控制,然后用事中控制加以保障。(舟山五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夏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