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過后,舟山東鵬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不僅沒減員工,還擴招了30多名大學畢業生。公司總經理樂鵬飛說:“公司生產業務排得這么滿,急需人才呀!”
去年9月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給一路高歌猛進的舟山船舶業帶來了很大壓力。面對困境,舟山市積極引導企業轉變經營理念,加快行業轉型升級,使造船業從過去的“低、小、散”向造大船、造高附加值船轉化。今年1至2月船舶工業產值達45.48億元,同比增長39.1%。
向大船和高附加值船要利潤成了許多骨干企業的選擇。在“東鵬”公司,記者看到一大群工人正在分段打造一“龐然大物”――3200立方米的液化氣船。“這船制造難度很大,近期剛開工建設,是舟山制造的第一艘液化氣船。”樂鵬飛介紹說,近期公司首次承接了4艘液化氣船訂單,目前國內從事液化氣船制造的企業只有5家,東鵬公司是舟山唯一一家。“雖然造價比普通船高50%左右,但業務還是蠻多的,今后幾年,我們1.65萬噸級的化學品油輪訂單排得滿滿的,液化氣船的業務也有不少。”
和“東鵬”一樣,去年底以來,大船和高附加值船紛紛亮相:金海灣船業11萬噸油輪試航,常石集團8.2萬噸級散貨船交付,舟山中船重工首制船開工……特別是浙江歐華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巴拿馬極限型5300箱集裝箱船首制船成功下水,標志著我省在高科技、高附加值大型集裝箱船建造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據悉,舟山今年在造的大船、高附加值船比例比去年同期增長約三分之一。
“舟山制造”正在創造一個個第一:全球首艘CSR54500噸級散貨船、全國首艘可容納5000輛汽車的滾裝船、低速柴油機、海洋工程平臺等一批新穎船舶項目正在穩步推進。在造船技術上,揚帆、歐華等船企已向分道建造模式過渡,生產效率和分段預裝率得到快速提升。(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