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將從信貸、稅收、船舶報廢更新等五個方面支持國內造船業的發展。業界指出,當前,我國船舶工業正處在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時期,制定和實施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不僅有利于當前我國造船業的復蘇,對于鞏固和提升我國船舶工業的國際地位,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金融支持有利船企走出困境
在船舶振興規劃中,重點提到了將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船舶出口買方信貸資金投放,同時將現行內銷遠洋船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長到2010年。業界指出,該政策從需求源頭提供支持,有利于消除由船市蕭條引發的市場對造船企業能否持續盈利的擔心,穩定市場預期。規劃有效地降低了造船行業發展中的不確定性,利于整個造船市場的復蘇。
造船業具有前期投資大、周期性強的特點。自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全球船運市場尤其是干散貨市場風云突變,干散貨船東紛紛推遲或撤銷在建船舶。很多船企由于接不到新的訂單,預付款減少,普遍出現現金流下降;再加上金融危機中,銀行對造船業的信貸吃緊。而在沒有資金流入的同時,此前的訂單還要繼續生產,消耗依然繼續,因此使得很多船企手上的貨幣資金越來越少,陷入困境。
“加大出口買方信貸應該是短期內最快見效的利好。”熔盛重工董事長兼總裁陳強認為,目前國內船廠遭遇撤單的很大原因是因為國外船東資金出現困難,在繳納了先期付款后,后續的資金跟不上。而在規劃中的信貸政策正好能夠從資金上支持國外船東,從而保證國內船廠的訂單,尤其對大型造船企業有利。
鋼鐵等相關行業受益振興規劃
船舶工業是為水上交通、海洋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綜合性產業,對鋼鐵、化工、輕紡、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發展具有帶動作用。
以鋼鐵行業為例。按照全球年造船6000萬載重噸計算,其鋼材消耗量約在1500萬噸。造船業目前是我國鋼材消費的八大主要主業之一,其需求的鋼材主要包括板材、型材和管材,其中又以板材為主。年鋼材需求量在500萬噸至600萬噸,其中船用鋼材80%至90%。而這只是造船本身所消費的鋼材,還不包括造船企業、船塢等基礎建設以及船上設施等所需要的鋼材,由此可見市場需求十分巨大。目前國內造船板主要由鞍鋼、浦鋼、武鋼、首鋼(含秦板)、濟鋼、南鋼、馬鋼、柳鋼、重鋼、邯鋼等生產。專家表示,船舶振興規劃的出臺有助于鋼鐵行業景氣度的提升,對鋼企擺脫目前的困境將產生正面影響。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