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2008年世界經濟沖擊巨大,但是,最壞的時刻仍未出現,預計2009年全球宏觀經濟環境會更加惡化。同時,盡管2008年國際航運市場已提前步入“寒冬”,但各方面條件不足以支撐2009年行情明顯回暖。與2008年相比,2009年國際造船市場的發展環境更為嚴峻。
宏觀經濟面: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最壞的時刻可能會在2009年出現,世界經濟增長將進一步回落,極有可能步入低谷區。
此次危機經歷了從最初的房地產行業到金融市場,再傳導至實體經濟的過程,至今已持續16個月。然而,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并未完全釋放,對實體經濟影響最壞的時刻仍未到來。隨著金融危機持續,全球化不斷放大了危機的影響范圍,加深了危機的影響程度,世界經濟形勢繼續惡化的風險仍在不斷增大。為此,2008年年初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連續4次下調了對2009年經濟增長的預期,并仍有繼續下調的可能。
根據聯合國2008年12月初的預測,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將從2007年的3.8%下滑到2008年的2.5%,2009年更將跌至1%。分析指出,目前,全球經濟正在同步下滑,包括美國、歐洲、日本在內的發達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已經陷入衰退,預計這些國家(地區)的GDP會在2009年出現0.5%的負增長,這是二戰后最糟糕的經濟形勢。同時,通過國際貿易和金融渠道,發達國家的衰退迅速蔓延至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預計這些經濟體2009年將增長4.6%,增速低于2008年的5.9%,更低于2007年的7.1%。
由此可見,無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是聯合國等世界權威組織(機構),都認為2009年經濟形勢要更加惡化,這也表明2009年危機對全球實體經濟的影響力度和打擊深度遠大于2008年。
產業面:2009年航運市場運力供給增大需求減少,供求關系進一步惡化,市場將面臨尷尬的局面,仍將在低谷徘徊。
2008年國際航運市場深幅回落正是對世界經濟衰退和全球需求萎縮的充分反應。由于2009年世界宏觀經濟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航運市場寄希望于2009年出現明顯回暖的可能性不大。
一方面,世界經濟增速大幅減緩,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持續萎縮將極大拖累全球海運需求增長。經濟跌至谷底必然導致海運需求見底。基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和經濟與海運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預計2009年世界海運量增速將降至1%甚至更低水平,遠遠低于近幾年5%的年均增速。如果經濟進一步惡化,海運量也不排除出現萎縮的可能。
另一方面,2009年新增運力投放加速。按目前手持訂單測算,2009年將有1.62億載重噸新增運力投放市場,船隊運力總規模年增長率將超過10%,達歷年之最。需要指出的是,2009年交付的新船訂單在2008年年底基本上已開工建造,當前業界關注的大比例撒單對這部分訂單的影響相對有限,所以,部分業界人士希望通過“手持訂單撤銷”來“熨平”運力的過快增長基本上也是不現實的。 (來源:船舶工業經濟研究中心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