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業基礎設施如船臺、船塢、起重設備所需的初始投資大,退出成本高。一旦造船業風光不在,將成為企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
2008年4月,中船集團、寶鋼集團、中國海運總公司簽訂了龍穴基地造船項目合作意向書,這三家國內造船、鋼鐵、遠洋運輸行業的龍頭企業,將攜手打造華南地區最大造船核心企業。
造船、鋼鐵、海運行業均屬于寡頭競爭,長期以來已經保持穩定合作關系,是什么原因使得它們不滿足于長期合作關系而走向資本聯合?這種趨勢將給他們帶來所期望的一杯羹么?
鋼鐵、海運企業掀起“造船熱”
國內外鋼鐵、海運與造船行業的關系已從簡單的長期合作走向大規模資本結合。由于鋼鐵、海運、造船均屬于寡頭競爭行業,且關系密切,長期以來,各企業之間都保持著長期合作關系。近兩年來,中國鋼鐵和海運企業開始直接投資造船業。2007年底,中國遠洋運輸集團與連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8萬噸級修造船項目合作協議。2008年1月,青島海運總公司和長航集團擬聯合投資45億元在膠南董家口港區建造一處大型修造船基地。
韓國、日本的鋼鐵企業也加快了參與造船業的步伐。2008年3月,全球第三大鋼鐵制造商――日本JFE控股宣布將斥資300-400億日元,拿下其與日立造船的合資企業Universal Shipbuilding的控制權。2008年4月,浦項鋼鐵表示可能出價約51億美元參與收購大宇造船和海洋工程公司。
三行業資本聯姻的動力
造船行業利潤高漲,而海運、鋼鐵企業發展受限,希望從中分一杯羹。造船行業利潤連續幾年高速增長。2007年1-11月,船舶制造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3 億元,同比增長174%。
鋼鐵行業受原材料約束利潤下滑,海運企業受不同類型貨物市場供需變化的影響很大,利潤不穩定。2007年10月,納入鋼鐵協會統計的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僅為6% 。2007年,中海發展受益于國際干散貨與國內沿海煤炭運費上漲,凈利潤同比上升65.9%,而中外運航運卻因為油輪航運市場疲弱虧損共計152.2萬元。
造船業擴張、鐵礦石和海運價格上漲,改變三行業間供求關系,相互依賴性增強。雖然國產船用鋼材能基本滿足造船業的需求,但在高質量鋼材方面供給不足,加上造船企業面臨大量手持訂單,造船企業的談判能力變弱,造船用鋼價格持續上漲。2008年的前幾個月,船用鋼材價格就漲了10%,預計到今年第二季度,船用鋼材價格很可能每噸上升至5000-8000元。
中國海運企業自有船只不足,運力長期緊張,希望利用造船能力擴張,增加運力,但造船企業卻面臨供不應求的大好局面,海運企業相對競爭地位下降。截至2007年11月,中國進口鐵礦石占到了全球的46%,但海運能力僅占全球的4%。
海運市場長期被寡頭壟斷,加上油價上漲給海運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2007年以來海運價格不斷攀升,鋼鐵企業逐漸失去話語權。
2008年2月,國際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同比增長60%。中海發展簽訂的2008年沿海COA合同運價比2007年上漲40%。來源:《新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