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和歐盟非食品類商品快速報警系統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出口鞋類產品被歐美通報召回共計31批,與去年同期相比激增40.91%。經分析,化學危險是鞋類產品被通報召回的最主要原因,占所有通報召回比例的82.48%,而其中大多數為富馬酸二甲酯超標,占因化學危險而通報召回的94.69%。
富馬酸二甲酯 (DMF)是上世紀80年代國際上興起的高效、低毒防霉劑,被廣泛用在鞋皮革、織物襯里、鞋墊和鞋面以及鞋、鞋包裝中的小袋做防腐防霉劑,超過正常使用量時可能引起消費者皮膚過敏、皮疹或灼傷等。2009年3月17日,歐盟委員會通過相關法令之后,仍頻頻發生召回事件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生產企業缺乏進口國法律法規的知識,只注重產品的物理性能質量,而忽略了目前歐美等國最為關注的產品安全問題。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來岱山轄區出口鞋類產品共48批,貨值90.1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減少18%和11%。出口歐美共5批,貨值12.34萬美元,批次與去年同期持平,貨值提高145.82%。岱山辦在檢驗監管中要求鞋類企業在做好物理機械性能檢測同時,加強對鞋子化學安全方面的檢測控制,近幾年來,岱山生產出口的鞋類產品尚未有被歐美通報召回的情況。
盡管如此,檢驗檢疫部門建議,出口鞋類企業應密切留意進口國的法律法規動態,提高自身預警能力,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整理、跟蹤出口國最新的檢測標準,及時了解出口國鞋類產品設計和制作方面的標準和規范。積極與客戶溝通,對產品設計的安全性能進行評估,不要盲目接單生產。同時,把好原材料采購關,加強自檢能力,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進行嚴格檢測。(舟山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