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疾風驟雨,已經讓中國紡織業長久以來的簡單生存模式受到極大沖擊。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紡織工業和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從14%提高到15%。這個消息讓浙江紡織企業感到了陣陣暖意。“這個利好來得太及時了。”第一時間得知此消息后,萬事利集團執行總裁李建華說。
在當前國際背景下,外貿大省浙江的眾多紡織企業表示,出口退稅率上調,不論在政策還是信心上都給了企業家很大的支持,并期待以此緩解當前遇到的經營困境。
紡織服裝行業能否在2009年順利走過這輪經濟周期呢?
出口退稅率上調企業家叫好
“一般而言,退稅率提高1個百分點,外貿企業利潤最多可以增1個百分點。”李建華說。這是去年以來國家第3次提高紡織出口的退稅率。萬事利的服裝主要出口美國、歐洲,去年一年的出口額約有6000萬美元左右。
達利集團是杭州最大的紡織服裝企業之一,一個百分點的退稅率的提高,對公司來說相當于增加了利潤。執行總裁費建明向記者表示,“去年出口1億美金,一個百分點的退稅率大概可以節省680萬人民幣。”
紡織業是杭州的支柱產業之一,統計局統計,2008年全市規模以上紡織工業總產值1782億,大約占全部工業總產值1/5。而杭州紡織業的外貿依存度又達到了30%左右,去年的出口 交貨值超過了406億元。
市經委紡織處相關負責人說,出口退稅提高1個百分點,相當于給企業增加了3億元收入。上述負責人分析,出口退稅率提高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企業收入上,更重要的是對于當前就業和社會穩定的作用。
杭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就業人口120多萬,單是紡織業就超過了30萬。退稅率的提高,緩解了企業由于訂單不足而造成的裁員壓力。業內人士分析,這次退稅率提高1%,低于業內3個百分點的預期,今年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
形勢依然嚴峻紡企逆勢“強身”
對于當前經營步履蹣跚的浙江紡織企業來說,在欣喜之余,仍將面臨全球經濟動蕩、國內經濟增長趨緩和自身困難重重的嚴峻形勢。
在美國經濟放緩、人民幣升值加速等壓力下,很多紡織品企業出口放緩、利潤急劇下滑;另外,由于電價、運費、人工、水費等費用的大幅飆升,讓本來毛利率僅在10%左右的紡織業,一下子陷入了“零利潤”的困境。
有專家指出,目前紡織行業2/3的企業利潤率僅有0.62%。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去年1到11月,全國規模以上紡織行業利潤總額為1042億元,增長為負1.77%,行業虧損面由16.97%擴大到20.44%。2009年紡織經濟運行面臨的形勢依然不樂觀。
在浙江省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紡織和服裝行業中躋身浙江省綜合百強的企業數量也在逐漸下降:從2002年的16家下降到2007年的7家,降幅超過56%。
“越是困難時,越是招賢育才的好時機。”紅太陽毛紡織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他們沒有因盈利下降而取消正常的工資調整。去年9月,公司按計劃提高全體職工工資標準,一線工人月平均工資增長15%左右,不僅留住了員工,還吸引了一些高級技工。
浙江菲斯特成衣有限公司的產品在英國有不少代理商。“在當前經濟危機的形勢下,我們想尋找和收購陷入困境的英國品牌,尋求更深層次的合作,現在正是出手的機會。”該公司相關人士表示。
也有專家指出,出口退稅率上調對企業來說,只能起到一個短期的作用,人民幣升值和成本上漲才是壓在企業頭上最重的負擔。出口增速下降和內銷增速放緩,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繼續影響企業運行。紡織業復蘇一方面依賴歐美經濟的穩定,另一方面也依賴于國內市場的好轉,因此紡織業復蘇之路相對漫長。
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尋求突圍新途徑
除了退稅率,本次出臺的紡織業振興規劃還包括四大方面內容。包括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擴大國內消費;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設,培育自主知名品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對優勢骨干企業兼并重組困難企業給予優惠支持;以及優化區域布局等。
浙江耀光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躍江說,在現有的紡織企業中,還有一些小規模企業使用非常老舊的生產設備,生產經營處于保本或者微利的狀態,很有必要淘汰或者進行技術升級。
早在兩年前,萬事利就未雨綢繆,把目光部分轉移到國內,目前內銷比重占30%~40%,這不僅有效避開海外市場的沖擊,也為公司找到了新增長點。去年萬事利內貿增長150%,外貿僅增長10%。
位于杭州濱江區的浙江新大集團早早就選擇新路,投資目標轉向東南亞及非洲國家。越美集團與其他6家紡織類上下游企業一起,在尼日利亞設立了紡織開發區,基本形成了從紡紗、織造,到針織、成套的產業鏈。
杭州有江南布衣、秋水伊人、萬事利、達利、金富春等一大批優勢紡織服裝企業。對于它們來說,振興規劃帶來了低成本擴張和品牌建設的好時機。達利集團今年已經有了初步收購計劃,為國外市場公司設立的自主品牌August Silk現在已經完成在杭州的注冊。費建明表示,轉型升級以后,內銷要上升到50%。(來源: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