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油輪市場開始探底回暖。
美國投研機構Marketscreener12月15日報道稱,近期油輪需求開始回暖,主要原因是亞洲經濟復蘇,該地區的煉油廠一直在大量收購中東、西非和歐洲的原油。
該投研機構認為,雖然全球正在經歷第二輪新冠疫情沖擊,但石油消費仍在以相對良好的速度復蘇。預計到明年下半年,全球石油消費水平將與疫情流行前基本持平。
國際能源署(IEA)同日在其月度報告中也指出,未來幾個月亞洲石油需求的復蘇可能會對全球油輪市場產生利好。
海事信息咨詢服務平臺信德海事網報道稱,自2015年以來,在煉油能力增長和產品市場自由放開的推動下,中國成品油出口迅速增加。短期內,中國對原油的需求不會減弱,而絕大部分增加的原油需求將通過海運進口滿足。
據上海航運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中國進口原油綜合指數(CTFI)報663.45點,較上周上漲逾一成。
其中,超大型油輪(VLCC)中東航線收益為1.37萬美元/天;西非航線日收益為1.7萬美元/天。這較今年11月低谷時平均1.14萬美元/天的收益,分別上漲了20.18%和49.12%。
今年來,全球油運市場經歷了大起大落的過山車式行情。
今年3月,歐佩克+談判破裂后,沙特發動價格戰,國際油價因此暴跌,促使儲油需求大增。
隨著陸上石油庫存逐漸接近滿負荷,能用作海上浮式儲油的VLCC現貨運價和定期租船價開始飆升,一度較年初漲價逾六成。
5月,歐佩克+減產協議生效,以及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原油需求減少,全球原油油輪收益開始回調,其中VLCC收益一度在九天內暴跌近八成。
7月,受中國增加原油進口、全球租船詢價增多等因素影響,全球VLCC各船型各航線租金又回升了,一周內曾漲價超五成。
航運咨詢機構Maritime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 (MSI)的分析師蒂姆•史密斯(Tim Smith)9月在接受信德海事采訪時表示,由于今年上半年海上浮式儲油的庫存水平太高,即使石油需求有所復蘇,油輪市場也難以出現快速反彈。
隨后,在疫情影響和原油整體需求下滑的背景下,全球油輪市場持續呈現疲軟態勢。11月全球VLCC平均1.14萬美元/天的收益,甚至不到3月最高收益25萬美元/天的二十分之一。
國際航運新聞網(International Shipping News)12月15日報道稱,目前,市場有跡象表明,11月油輪市場收益已經觸底。今年12月到來年一季度,全球油輪市場或將逐步開始復蘇。(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