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進出口銀行與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在北京簽署共計17.49億美元(約合108.71億元人民幣)的船舶融資協議,用以支持中遠集團在國內訂造包括9萬噸級半潛船、30萬噸級超大型原油船以及節能環保散貨船等53艘新船。消息一出,金融業支持造船業這一話題再次甚囂塵上。
在推動我國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轉變的過程中,金融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針對船舶工業的特點,金融機構做了怎樣的創新工作?未來,國家將出臺怎樣的金融政策支持船舶融資?
1、“軍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船舶工業突飛猛進,技術水平大幅提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三大造船指標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造船大國。
我國造船業在技術能力和產業規模上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背后離不開金融業的“輸血”。以本文開篇所說的17.49億美元的船舶融資協議為例,這筆融資是為了建造53艘新船,這批新造船均為符合國際造船新公約、新規范、新標準的綠色環保船型,較中遠集團現有同類型船舶平均節省油耗超過20%。50余艘新船投入使用后,將替代中遠集團近兩年已拆解的100余艘老舊船舶,進一步優化中遠集團船隊結構,實現“以新汰舊”。同時由于上述船舶均在國內骨干造船企業建造,也將有助于我國船舶工業加快產品結構調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金融業對于造船工業的重要性也得到專家們的一致認可。第二屆國際船舶融資論壇上,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曾表示,國內金融機構多年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支持船舶工業發展的有關政策,為我國造船企業提供了包括出口買方信貸、出口賣方信貸、船舶出口預付款保函等在內的多種專業金融服務,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船舶工業的快速發展。郭大成用“軍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來形容金融業對我國船舶工業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促進作用。
中國船級社 (CCS)總裁孫立成也表示:“金融如水,有水方能行船。今天,金融之水已成為我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的堅強支撐。”多年來,CCS與國內多家金融機構開展了良好的合作,共同支持中國船舶工業以及相關配套行業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造船企業的自主創新,在全球范圍內樹立了民族船舶工業品牌。
2、政策性銀行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在金融業支持船舶工業轉型升級方面,國家政策性銀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2年以來,低迷的航運市場嚴重沖擊了造船市場,三大主流船型市場成交量出現較大幅度萎縮,船舶融資市場也呈現萎縮態勢,國際傳統船舶融資銀行紛紛縮減船舶信貸規模。但在此期間,國內的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等卻加大了對節能環保和高附加值、高技術船舶的支持力度,加強了與骨干船企的戰略合作,為穩定航運市場和造船企業生產發揮了積極作用。
以中國進出口銀行為例,自國務院頒布《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以來,該行重點支持出口了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大型集裝箱船、新能源船舶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節能環保船舶,高端產品占比達83%。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7月底,中國進出口銀行累計簽約船舶貸款3543億元,累計開立船舶保函410億美元,累計支持船舶7240艘、2.62億萬載重噸。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孫平表示,今后,該行仍將繼續貫徹落實好國家的有關政策,堅定不移地支持我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
與中國進出口銀行一樣,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工銀租賃也一直“深耕”船舶工業及航運業。工銀租賃管理的船舶和海工資產數量達280艘,涉及的船型包括液化天然氣船、液化石油氣船、集裝箱船、散貨船、汽車滾裝船、化學品船、鉆井平臺、海工輔助船、海工工程船、高端郵輪等。
據了解,高端造船業――海工類船型是工銀租賃航運租賃業務的主要投資對象。工銀租賃海工類資產占航運板塊總資產的比例已從2013年的15%提高到2014年的51%。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10日,李克強總理對德國訪問,在其見證下,工銀租賃與德國貝仕集團簽署集裝箱船和海上風電服務運營船聯合投資框架協議。這是中國金融租賃企業首次涉足海上風電服務運營船這一海工高端業務領域。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許多船廠因資金短缺難以維持運營。銀行積極利用政策性金融手段,為中國船舶業渡過難關、盡快實現轉型升級起到了關鍵作用。”某銀行交通運輸融資部總經理說。
3、船廠系融資租賃企業“大展拳腳”
當前,全球運力仍然供過于求,整個航運業進入“深寒”;之前與造船業“交好”的部分銀行退居二線,留下一大片資金荒地。此時,正是融資租賃企業“大展拳腳”的時候。
作為船廠系融資租賃企業的代表,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船租賃》)雖然非常低調,但仍有不少動作吸引媒體眼球,如聯手中航國際租賃有限公司為和潤集團融資;聯手泰山石油(新加坡)有限公司(泰山石油)在新加坡成立海工類子公司;更肩負起央企職責,響應國家號召扶持民企,為優質民企提供融資,在船廠系融資租賃企業中已屬先驅。
將目光逐漸投向市場的中船租賃,必然要直面與銀行系融資租賃企業的競爭。中船租賃的優勢是其工作人員基本有在大型貿易、航運企業任職的經驗,有航運產業的人脈網絡,他們從入行開始就與一些船東熟識,對船東的背景、人品知根知底,即使對某船東不熟悉,也可通過自己在航運圈的人脈打聽到對方背景。
在船舶建造過程中,船廠系融資租賃企業因為對造船企業的建造水平熟悉,也能很好地控制風險;船舶建造后,中船租賃這樣的船廠系融資租賃企業也有優勢。業內人士表示:“船舶建造后,如果被棄單,沒有廣泛的圈中人脈對船舶很難處理。中船租賃有龐大的客戶群,假設中船租賃收到被棄的散貨船,可通過自己的客戶名錄找對這類散貨船有需求的船東,向他們推薦。”
總而言之,船舶無論是建造前、建造中以及建造后的風險,像中船租賃這樣的船廠系融資租賃企業都有自己的“底氣”。
4、“白名單”船企“春天”來臨
近日,有消息稱,關系到“白名單”船企的《金融業支持船舶工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經上報至國務院相關部門。消息人士稱,去年年底,該《意見》就由中國人民銀行出具,隨后征求國家各部委意見,完善之后遞交至國務院。該意見的主要思想就是重點支持船舶工業。
《意見》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對符合規范的標準船舶企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賣方信貸、拓寬融資業務、保險水平規模及保險費用、鼓勵社會資本、扶持海工業務等。“符合規范的標準船舶企業”即是白名單企業。業內人士稱,當前融資困難已經成為造船業的一大難題,如果有支持政策出臺,造船業尤其是“白名單”船企有望迎來“春天”。
從目前已經了解的《意見》六個方面內容看,該《意見》很可能是此前國務院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以下簡稱《方案》)的具體實施意見。《方案》提出,要加大對船舶企業兼并重組、海外并購以及中小船廠業務轉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信貸融資支持。研究開展骨干船舶企業貸款證券化業務。積極引導和支持骨干船舶企業發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企業債券等。
而在金融政策支持方面,《方案》也予以明確表示。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船舶出口買方信貸資金投放,對在國內骨干船廠訂造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的境外船東提供出口買方信貸。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通過多種方式募集資金。
目前,我國船舶工業發展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需要國內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相關專家表示,金融機構應利用多種融資工具和方式解決造船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是重點支持骨干船企,不斷提高我國船舶工業的產業集中度;二是重點支持符合新標準要求的船用關鍵設備研發和制造工作,逐步優化產品結構;三是重點支持國內外優質船東,鞏固長期合作共贏的關系。(來源: 中國水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