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v在线,青青草青青操,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无限看推荐,韩国精品一区,国产精品黄色网,秋霞毛片亚洲午夜精品a,国产精品天堂网

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包張靜:中國如何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轉變 [發布時間]:2014-09-26

返回 打印

    “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制造強國建設,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初步實現由大變強,到2035年成為制造強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今年在調研國內船企時明確提出,船舶工業要從制造業中率先突破,加快推進我國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轉變。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今年4月召開的全國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工作會議上也提出,我國船舶工業要全面推進造船強國建設。總的來說,建設造船強國已成為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然要求。”中國船舶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包張靜日前就“造船強國標志”這一話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他認為,我國要建設造船強國,應繼續保持規模優勢,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對硬件資源進行整合優化的基礎上,著力提升軟實力,不斷增強船舶工業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強國標志與時俱進
     “對于什么是造船強國,目前國際上并沒有形成清晰統一的定義。究其原因,關于造船強國的標志隨著全球船舶工業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例如,英國在19世紀僅憑絕對的規模優勢就成為當時的造船強國。日本在20世紀上半葉依靠成本、規模、工業水平、勞動力素質等多重優勢取代英國成為造船強國。韓國則在第三次石油危機后異軍突起,利用成本和技術優勢,趕超日本,成為造船強國。”包張靜表示,從當前全球船舶工業發展趨勢和特點看,一個國家要成為造船強國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一是較大的產業規模。“造船強國必須是造船大國,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較高的份額。”包張靜說,造船強國必須以一定的產業規模作支撐,要擁有規模較大、成熟健全的現代船舶工業產業體系。這一點可以通過造船完工量、銷售收入等指標來衡量。以造船完工量為例,2000~2013年,韓國年均造船完工量在全球總量中所占的比例為36.4%,明顯高于其他造船國家和地區。
     二是優化的產業結構。“這里說的產業結構包括行業結構、產品結構和組織結構等。”包張靜介紹,優化的行業結構要求船舶工業產業體系具有較強的完整性和協調性,即造、修、配以及相關生產性服務業之間能夠實現協調發展。優化的產品結構要求完工的各類船型以及各類配套產品中,高、中、低檔產品所占的比例比較合理。優化的組織結構則要求行業內大、中、小型企業分布情況比較科學,產業集中度較高,企業之間具有良好的分工協作關系。“造船強國必須擁有一批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造船企業集團。”包張靜舉例說,在2013年全球前十家造船集團中,韓國占了5家,其中現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這三大集團造船完工量合計在全球總量中的占比近25%。
     三是良好的質量效益。“造船強國要具有全球領先的技術水平、質量水平以及勞動生產率等,能夠占領國際船舶市場的制高點。”包張靜表示,良好的質量效益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指標來體現。例如在勞動生產率方面,韓國船企2013年達到80萬美元/人,日本船企為60萬美元/人左右,也明顯高于其他造船國家和地區。
     四是持續的發展潛力。“造船強國要擁有較強的技術實力、自主創新能力,能夠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包張靜表示,技術因素是造船強國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誰能夠在新一輪的技術變革和發展中搶得先機,占領科技制高點,誰就能成為真正有引領力的造船強國。
     此外,造船強國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全球經濟貿易格局、科技發展環境以及船舶工業發展的大趨勢中,努力提升綜合競爭力。
    三大問題影響發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船舶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建設了一批高水平的造船設施,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綜合競爭優勢不斷增強。從2010年開始,我國三大造船指標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位。包張靜表示,我國已成為造船大國,具備向造船強國轉型升級的基礎和條件,但目前來看還存在三大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是阻礙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主要短板。包張靜說,與先進造船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船舶工業的整體創新能力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為基礎技術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綜合技術水平不高、配套產業發展滯后等。
     其次,與日、韓相比,我國船舶工業的整體效率差距較大,削弱了我國的成本優勢。包張靜表示,目前來看,我國船舶工業整體上依賴大規模資源和資金投入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在本質上沒有得到徹底改變,導致我國船舶工業整體效率低于先進造船國家和地區,尤其在勞動生產率、工業增加值、資源利用率等方面,仍落后于日本和韓國。
     再次,產業結構失衡,是當前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包張靜表示,我國船舶工業結構失衡主要表現為產能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低,企業經濟規模較小,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產品建造能力不足等。同時,船用配套及相關設備生產滯后、國產化率低,也是制約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軟硬兼修推動做強
“我國要建設造船強國,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解決上述問題。”包張靜建議,我國應在繼續保持規模優勢的基礎上,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對硬件資源進行整合優化的同時,著力提升軟實力,持續推進效率提升和結構優化并行,不斷增強船舶工業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在硬件資源整合優化方面,包張靜建議,一是以結構優化為主線,積極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二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產能總量與市場需求、環境資源相協調,使產業集中度和產能利用率達到合理水平;三是引導社會資源向優強企業集中,重點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盈利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管理高效、國際化程度高的大型優強企業,成為世界造船企業的旗艦。
    在軟實力提升方面,包張靜建議,一是以技術先進、成本經濟、建造高效、質量優良為主要目標,全面增強我國船舶工業的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優勢;二是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強科技創新,完善創新體系;三是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強化成本、質量、安全以及風險管理和控制,加速打造先進高效、綠色環保的船舶建造體系,全面建立現代造船模式。(《中國船舶報》王智輝)

Copyright ? 2008 www.scoop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主辦方:舟山市對外經濟貿易企業協會 技術支持:舟山三合商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