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出口企業成本攀升嚴重,影響出口產品競爭力。當前,我國船舶出口企業經營成本大幅攀升,國際市場需求不振,企業通過低船價接單換來的是微利、無利或虧損經營的結果,使得企業叫苦不迭,產品在市場上亦失去競爭力。
匯率大幅升值增加出口企業經營壓力。
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明顯加大,截至3月末,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已連續6個月上漲,漲幅達6.1%。尤其是日本宣布無限期量化寬松計劃導致日元加速貶值,目前,日元貶值近20%。今年以來,日元兌人民幣貶值超過15%。同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確定性增強,一方面,美國經濟向好促進進口加快,貿易逆差增加,美元具有貶值需要;另一方面,美國經濟相對好于歐洲和日本,可能導致大量資金回流美國,美元具有升值要求。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將削弱我國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給出口企業經營帶來壓力。
船企繼續面臨經營“四難”。“接單難、交船難、融資難和盈利難”的問題加劇。船價持續走低,已嚴重偏離其實際價值。雖然,一季度船企新接訂單同比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造船企業已在微利、無利和虧損的困境中艱難生存。
例如,江蘇省的66家規模企業中有44家企業未接到新船訂單,其中包括7家重點企業。如沒有新訂單補充,目前手持訂單量只能夠維持一年半的造船任務,像江蘇新世紀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龍頭骨干企業2013年只能夠維持半年的造船任務。因此,該省船舶企業普遍放緩造船速度,一些中小船企面臨著全面停產。同時,金融機構已把船舶產業作為信貸調控的重點行業,即使針對重點企業,甚至采取一刀切的態度,只收不貸。此舉進一步加劇了船舶企業資金周轉的緊張程度,嚴重影響了船舶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企業盈利難度繼續加大。目前,船舶企業手持訂單均以國際金融危機后接的低價訂單為主,加之人民幣升值、財務、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國際造船新標準、新規范的實施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造船成本大幅上升。仍以江蘇省為例,船舶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從2010年的22%直線下降到目前微利、無利或虧損的程度。今年一季度,江蘇省13家重點企業中有4家企業虧損。根據目前船舶市場狀況,預計企業虧損面將進一步擴大。(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