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船東下訂單條件更苛刻,不僅壓價很厲害,而且會要求船廠先墊資并縮短工期。有單,我們也不敢接,弄不好就要虧本。”寧波一家船廠負責人無奈地說。航運困境已經真切地傳導到造船業。在為新接訂單犯愁之外,由于船東預付款比例大幅下降,船企“自掏腰包”為船東墊錢造船,正成為危機下困擾造船企業前進的另一塊絆腳石。
造一艘船需墊付近半船款
位于湖北黃岡的鄂海造船公司(以下簡稱“鄂海”)目前在建船舶有17艘,生產能力達到10萬載重噸。盡管這僅僅是鄂海設計生產能力的一半,但流動資金不足正困擾著“鄂海”前進的腳步。
據寧波市港航管理局船檢科副科長孟慶飛介紹,買主定制船舶,船款分下訂單、開工、下水和交船等若干環節分批支付,船企在長達一年至三年的造船周期中需要巨量墊資。“一般情況下,我們只能拿到船款的30%。綜合下來,墊資比例接近50%。”“鄂海”辦公室負責人劉光興解釋說,之所以接受船東如此苛刻的條件,主要是目前造船市場的不景氣所致。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新接船舶訂單量362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1.9%,統計范圍內有約1/3的企業沒有接到訂單,重點監測的43家船舶企業中也有2家沒有接到訂單。由于造船完工量已連續12個月超過同期新接訂單,企業手持船舶訂單逐月下降,缺少訂單,將使部分企業陷入開工任務不足的困境,個別企業甚至2012年一季度已無開工船舶。市場低迷之際,行業內的競爭堪稱慘烈。“現在搶單的太多了,一有風吹草動就一窩蜂地來了。”大連一船企負責人苦笑。
受航運市場持續低迷影響,不少船東普遍下調前期付款比例,原本船東向銀行貸款融資面臨的壓力更多地由造船企業來承受。據了解,在市場旺盛期,船東在與船廠簽訂合同后往往會交足全款的80%,而如今的首付款則“能少給就少給”,有些甚至僅占全款的10%。據知情人士透露,浙江一家船企剛簽完一個造船合同,合同規定這家船企的墊資比例高達七成。孟慶飛表示,在目前的航運冰凍期,墊資造船成為一把“雙刃劍”:空空如也的船臺讓船企揪心,指望多接單,而巨量墊資又讓船企直呼“傷不起”。
墊資從何而來
“船東要求我們自己來融資,這無疑會增加很多風險,但為了生存,只能冒險接單。”一民營船廠負責人說,“沒訂單是等死,而接到大訂單融不到資就是找死。”
“現在造船都需要墊資,民間資金對造船業的沖動已經消退,銀行對造船相對來說比較謹慎,資金是個大問題。”浙江臺州市經信委機械冶金處處長黃林育說。
據了解,在民間資本充沛且活躍的浙江地區,船企多會傾向以民間集資方式籌集資金。但是,隨著船企墊資的金額不斷上升,單一民間融資和借貸手段已經難以滿足船企的需求。但占據造船行業半壁江山的眾多中小民營船企所依賴的融資渠道卻越來越窄。
“金融市場對一般的企業已不放貸了。”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張廣欽表示,除了一些資金比較雄厚的國有大企業之外,無論船東還是造船企業都很難再得到銀行貸款。
目前,中國船企“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大的船企如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兩大集團,通過旗下的財務公司及上市公司等融資平臺,可以保證充裕的流動資金。而大部分民營船企的自有資金都投入了船企的建設中,流動資金匱乏。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全球航運業持續低迷,金融機構現在對造船業的信貸風險評估比以往大大增強,民營船企想從銀行獲得貸款越來越難。
一位行業資深人士指出,銀行貸款需要相應資產抵押,船企的資產多數被滯留在在建船舶上,因而在遇到新訂單需要融資時,除了在建船舶,幾乎無資可抵。而在現行銀行政策下,未建造完成的船舶不能作為貸款抵押品,更不可能在經濟狀況差的環境下冒險放貸。
而沒有銀行貸款,船東給船廠的訂單量就會減少。即使有訂單,不但價格壓得很低,且首付比例也會下調。據了解,目前,浙江舟山船舶工業企業有100多家,其中有一半為中小型企業。2011年,銀行已將船舶行業列為高危行業。由于船舶企業墊資比例日益走高,一些中小型船舶企業資金比較緊張。
融資難或是轉型契機
從世界范圍看,2011年的船舶融資市場表現平淡。在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2012年的船舶融資市場仍被悲觀的情緒籠罩,業界人士紛紛看跌市場前景。Petrofin咨詢機構曾經對2012至2014年的船舶融資額進行過預測,假設船舶融資總體規模保持不變,可能存在250億美元的缺口。但是,如果融資規模縮減,那么這個缺口將擴大。
分析人士擔心,2012至2014年間預計有1050億美元的貸款到期,如果不能再次投放到航運和造船市場上,將會加重融資困境,擴大融資缺口。
有業內人士樂觀表示,并不擔心船企的融資難問題。“只要項目好,船廠的口碑還不壞。目前流動性仍然充裕的背景下,民間借貸市場非常活躍,企業融資總是拿得到錢。”
孟慶飛認為,即使當前的負面因素較多,船企融資依然艱難,但從積極的角度看,融資難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船訂單的激增,降低了運力增幅,有助于改善航運市場的供求關系。
與2008年前“牛市”不同,現在銀行投資的取向性增強。一是濟富劫貧,越是資信良好的大型船東越容易獲得貸款。二是對市場行情看漲的海工、特種船、LNG船等投入加大。“從這個角度考量,一些資質不良、實力不強的中小船企在這輪市場洗牌中退出造船市場,是正常現象,對造船業發展是好事,可以引導部分船企加快轉型發展、良性發展,做大做強。”有分析人士指出。(編輯:國際船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