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起,全球船用燃料油硫含量低于0.5%的限硫規定將正式生效。
船東面臨采用低硫油、加裝脫硫裝置、使用替代燃料液化天然氣(LNG)三種選擇。
對于修造船業來說,限硫令是一大利好――航運企業無論是加裝船舶廢氣脫硫裝置,還是為使用清潔能源改造船舶,都給修造船廠帶來了新的大訂單。
今年以來,我市船舶修理業利潤總額呈穩步上升趨勢。
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市規模以上修船業由去年同期的虧損295萬元轉為盈利2.4億元,占規上工業利潤總額比重達80.2%,比上半年增加1.8億元;船舶制造業同比減虧5.5億元。
限硫時代,舟山船企搶抓機遇,屬于船舶修造業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
脫硫裝置改裝業務“井噴”
11月25日,普陀區馬峙島的舟山萬邦永躍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兩個干船塢以及碼頭泊位上,共停放著9艘待修船舶,其中4艘需改裝脫硫裝置。
碼頭1號泊位,腳手架搭建起的安全作業平臺上,立著一根長約16米、直徑約8米的銀灰色煙囪狀物體,工人們正對其外殼進行焊接。這就是正在組裝中的脫硫塔。“待組裝完畢后將進行吊裝作業,把脫硫塔固定到船舶的煙囪位置。 ”萬邦永躍車間管理委員會主任張行波說,脫硫設備一般安裝在主機和發電機的排煙管上,需要較大空間來布置,安裝需要重新設計部分結構,整個脫硫裝置改裝耗時30天至35天。
碼頭旁邊的空地上,堆放著大量船東采購來的脫硫裝置,等待組裝、安裝。偌大的工廠車間內,上百名工人正在作業,敲打聲、電焊聲不絕于耳。“往年很難在車間看到這樣繁忙的場景。你看地上這些管子,這都是用來安裝脫硫裝置的配件。 ”張行波告訴記者。
今年,萬邦永躍接到30多艘船的脫硫裝置改裝業務訂單,目前已完成20多艘,公司工程量較往年增加20%以上。
隨著限硫令生效期逼近,訂單雪片般飛來。眼下的萬邦永躍,已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
我市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鑫亞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龍山船廠有限公司、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等都接來大批脫硫塔改裝業務訂單。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中遠海運重工共承接脫硫塔改裝訂單140余個。
自2018年以來,全球配備脫硫裝置船舶(包括已安裝、新造船和待改裝)數量從約400艘增加到約4000艘,預計到2020年底全球海上運力的15%將配備脫硫裝置。國際造船業咨詢機構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船廠在全球船舶脫硫裝置改裝市場已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從事脫硫裝置改裝業務最多的10家船廠全部來自中國。我市中遠海運重工、鑫亞船舶、萬邦永躍均位列前十。
“2008年以來效益最好的一年”
王冬平是萬邦永躍工程部部長,從業已經十七八年,他表示:“眼下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船企效益最好的一年”。
今年10月初,萬邦永躍船舶停放密度從7艘激增到15艘,其中有脫硫塔安裝及壓載水系統改裝的船數超過60%,船舶主尺度超過300米的大型船舶占比達到50%,同期靠泊數量、檔位、持續時間段以及部分工種的業務量均達到公司2006年開業以來的歷史新高。
11月1日,3艘船舶完成修理陸續離場,接下來的一周,該船廠又有六七艘大項目船舶陸續完工交付,其中脫硫塔加裝項目4艘。
王冬平告訴記者,脫硫改裝項目產值較高,“大中型集裝箱船加裝脫硫裝置的費用為400萬至500萬美元,其中向船配企業采購脫硫設備需花費200萬美元左右,改裝項目根據船型等不同,需向船舶修造廠支付180萬美元至250萬美元不等。 ”
對于船東而言,眼下,加裝脫硫設備仍是最為經濟和快速有效的達標渠道。
一艘20萬噸級的散貨船,每天要消耗100噸油,安裝脫硫設備,購買費用200萬美元,改裝費用200萬美元,共花費400萬美元。
近年來,高硫油、低硫油每噸平均差價在200美元以上,安裝了脫硫塔后,可繼續使用便宜的高硫油,改裝后每天可以節省2萬美元。
如果高硫油、低硫油差價仍為現在的水平,船東不到一年就可以回本。
受益于脫硫設備改裝,我市船企產值大幅上漲。“脫硫改裝項目的產值比常規修理高出了3到4倍,大大提升了公司經營效益。”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修船事業部總經理李元龍介紹,今年,該公司單在修船項目上的產值預計達4.5億元。
脫硫塔改裝技術被廣泛應用到船舶修理行業中,從而使單船的價值提高較快。普陀區統計局數據顯示,該區規上船舶修理企業每艘船平均修理價值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8.6%。萬邦永躍、鑫亞船舶等船舶修理企業前三季度產值增幅均在50%以上。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規上船舶修理業出口交貨值30.1億元,增長50.8%,比上半年提高23個百分點,占船舶修理業銷售產值的比重為71.4%,拉動全市出口交貨值增長6.4個百分點。
脫硫塔項目“領跑”船配產業
脫硫裝置改裝爆發式增長,帶火了脫硫設備市場。
2018年10月至今,脫硫塔訂單驟增。多家供應商表示,2019年的脫硫設備已經售罄,目前預訂的脫硫塔安裝訂單已覆蓋至2020年。
搶抓脫硫塔改裝機遇,我市發力大型船舶配套產業。
今年,六橫龍山船廠與山東佩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設脫硫塔項目,該項目位于普陀六橫島的龍山船廠西南側廠區。
據龍山船廠相關負責人介紹,脫硫塔項目總投資近1億元,今年3月初開始動工建設,預計到2020年完成50臺船用脫硫塔的制造任務。“脫硫塔建設項目,為六橫高端船配制造注入新活力。 ”六橫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做大做強船舶工業,近年來,六橫全力做好船舶修造企業轉型升級、外向合作、產業鏈延伸三篇文章,引進了山東佩森科技等脫硫塔制造企業以及南通海鷗救生裝備等高產值、高附加值船配企業,謀劃建設船配產業園,不斷拉長船配產業鏈,高質量加快推進“國際外輪綠色修造島”建設。
LNG動力裝置項目青睞舟山船企
面對限硫新規,公認的清潔燃料LNG曾一度被業界視作履約的優選方案,因為其不僅可以應對新規,還可以滿足未來的環保要求。
早在2000年,全球首艘LNG動力船“Glutra”號汽車/客運渡輪在挪威海域投入運營,航運業由此迎來使用LNG燃料的新時代。
據2018漢堡海事展(SMM)的海事行業報告顯示,當時已有高達44%的船東正在考慮為新造船選擇LNG動力。
目前使用替代燃料LNG的方案存在全球普遍供給能力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改造或新建LNG動力船投資大等瓶頸。然而作為應對2020限硫令的終極解決方案,隨著國際社會對船舶環保要求的提高、船用LNG安全規范與政策法規的完善以及LNG加注點布局的增加,船用LNG燃料市場將被持續看好。
今年,殼牌、埃克森美孚等能源巨頭紛紛下單訂造LNG動力VLCC(超大型油輪)。
全球新造LNG動力船的訂單持續攀升,改造LNG動力裝置的船舶數量不斷增加,我市也迎來了訂單潮。“今年,多家航運企業提出對天然氣運輸船、散貨船、化學品船等配套改造LNG動力裝置,我們企業已接到30多個訂單。”舟山市祥睿船舶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石敦章說。
舟山市祥睿船舶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經營LNG動力船舶燃氣系統、LNG的再液化裝置的研發、生產、銷售,LNG相關技術的研發、生產、銷售等。石敦章告訴記者,根據船型大小,改裝一套LNG動力裝置時間周期從一個月到半年不等,公司今年處于滿負荷運行狀態。
去年,該公司參與研發的華祥8號LNG運輸船順利完成試航,這是我國首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LNG運輸船。
搶抓機遇趁勢做強修造船產業
限硫令下,如何進一步抓住機遇,趁勢做大做強修造船產業?
由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汪益兵、韓雪梅,舟山群島新區海洋產業集聚區管委會許琰合作的《2020限硫令下舟山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建設的對策研究》一文對此提出了對策建議。
文中提出,舟山修造船業應緊抓限硫令實施這一歷史機遇,加強與上下游溝通合作,開展由此帶來的老舊船舶淘汰、使用替代燃料LNG而改造船舶和加裝船舶廢氣脫硫裝置等業務。
文章認為,舟山船企要廣泛開展市場調研,根據國際社會對船舶的環保要求與發展趨勢,結合現行應對2020限硫令解決方案的利弊分析和成本測算,主動為船東提供可行性建議,增強船東選擇新船建造、機器改造或裝置安裝的信心。舟山船企要與船東開展多層次的戰略合作,聽取船東建議,為船東提供全方位的實施方案,使得船東對建造前、中、后全過程滿意。
此外,要加強與船用主機、裝置或設備供應商的溝通合作,在采購過程中嚴把質量關,確保配套產品合格。積極與供應生產企業進行跨界合作,共同開發符合要求的產品,提升設備安裝的環境適應性,確保船舶性能與排硫效果。
同時,要鼓勵舟山龍頭、優勢修船企業加快修船裝備和生產工藝的升級改造,提升船舶脫硫裝置、LNG動力裝置的安裝能力,克服加裝空間不足、資材采購周期長、施工作業難度大等困難,掌握和提高系統設計、裝置加裝和調試技術,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站在時代的風口,舟山修造船業只要順應時勢、把握機遇、銳意創新,就一定能從這次航運變革中脫穎而出。( 舟山日報 馬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