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7年度普陀區船舶修造企業安全生產會議在舟山市龍山船廠有限公司舉行。龍山船廠作為我區船企班組規范化建設試點單位,向與會各鎮(街道)、各船企負責人介紹了安全管理的“龍山船廠模式”。
近年來,龍山船廠通過班組規范化建設、物品定置化管理、打造體感培訓中心等舉措,促使員工安全意識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成為我區船企安全管理的“領跑者”。
班組規范化建設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俞海江是龍山船廠輪鉗車間班組長,管理40余名班組員工。每天下班前,他都會召集員工,總結一天工作,查找問題和不足,并記錄整理成安全管理臺賬。“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員工安全意識和自主管理能力,減少安全事故發生。”他說。
今年5月,龍山船廠作為我區船企開展班組規范化建設試點。“如果把企業比喻成大家庭,每個班組就是一個小家庭,只有小家庭安全了,才能確保大家庭的健康發展。”船廠安全環境監督部經理顧金潮說。
為確保工作有序推進,船廠組建了12個本工班組和29個外包施工隊班組,將班組管理納入規范化管理體系。“在安全教育方面,我們對新進廠員工、工傷復工人員、轉崗人員進行班前交底、勞動紀律等方面的教育培訓。”顧金潮說,同時,定期檢查和維護大型設備和工具,及時排除隱患,一旦發現違章指揮、違規作業和違反勞動紀律的“三違”行為,及時指正并記錄在案;明確面對面的交接班工作原則,把現場的安全工作和生產要點交代清楚。“我們還要求班組長強化監督責任,加強作業過程巡查,杜絕違章和交叉作業等。”
此外,船廠顯著位置還張貼了“班組規范化建設是安全保障”“班組規范化作業是質量保證”“班組規范化建設是企業根本”的橫幅,彰顯船廠開展班組規范化建設的決心和信心。
經過2個月的工作,班組規范化建設成效初顯。顧金潮說,各班組建立了“班組組后會議制度”“安全管理臺賬”等,進一步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轉變了‘查違章礙于面子’‘基礎管理無賬可查’的情況,使安全管理真正落到實處。”
據統計,5月份,班組自查和整改安全隱患各39起,6月份,自查和整改隱患74起和73起,較前一月翻一番,安全環境監督部的違章登記6月份較前一月下降了30%。
物品定置化管理 打造整潔廠區環境
采訪中,記者發現好幾處大小不一的方框,標有叉車專用、跑料車專用、電焊機專用等字樣,車輛、設備分門別類擺放,井井有條,整個廠區顯得整潔,顧金潮說,這是船廠定置化管理的成效。
為徹底改變廠區臟亂差的情況,去年起,龍山船廠開展了定置化管理工作。定置化管理是專業管理的基礎,是企業管理、文明生產的一面鏡子。“管理范圍分三大塊,分別是船舶現場、生產車間及生產場地、公共部分。”顧金潮說,“我們要求員工按規定擺放設備、設施、修理物件,一旦發現隨意擺放現象,對相關人員作出處罰。” 同時,每個區域還落實了責任人,讓員工養成精益求精、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優化船廠形象。
一開始部分員工對定置化管理并不是很理解,覺得費時費事,但經過一年多的管理,成效明顯,員工也由一開始的被動變得積極主動。
顧金潮說,原先在作業中,物品擺放都沒有固定位置,員工會浪費不少時間去尋找。現在,每樣物品都有固定的擺放位置,每完成一道工序,物品必須放回指定位置,找東西的時間節省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物品擺放井井有條,企業的形象提高了,安全隱患減少了,可謂一舉多得。”
成立體感培訓中心 加強員工安全意識
顧金潮還陪同記者來到安全體感培訓中心。該中心成立于2016年,總投資50余萬元,占地350余平方米,一次可容納30余人學習、觀摩、體驗。
記者看到,中心內設安全教育展板區、體感模擬艙、登高作業平臺、實物展示柜、急救培訓室、設備展示區和事故警示片播放區7大區塊,主要面對入廠新員工、違章人員、外來人員展開培訓,老員工也會定期輪訓。
“進入船艙需要帶上安全帽,穿上防護服、防護鞋”“不同顏色管道有不同作用,大家要牢記不同顏色代表的意思”……采訪當天,輪鉗車間的幾位員工正在體感培訓中心參觀學習。培訓主管王康平向員工詳細介紹了警示標志、電焊作業、常見危險源、職業健康等安全知識,并帶領員工參觀模擬船艙、腳手架等。
在腳手架邊,記者看到幾處擰松的螺絲、折斷的架子,旁邊有小牌子標注出問題。“員工常需要站在架子上維修船舶,如架子出現松動,可能產生安全事故。”王康平說,為此,他們把腳手架上容易“生病”的“關節”標注出來,提醒員工注意檢查,謹防安全事故發生。
“不同于在課本上學習,這里開展的是體驗式教學,我們設專人為受訓人員講解、示范,以實景模擬、親身體驗、案例警示等直觀方式,將作業現場常見的危險源、危險行為與事故類型具體化、實物化,讓受訓人員親身感受事故帶來的可怕后果,達到教育入腦更入心的效果。”顧金潮說。(劉星 王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