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初,國家水產部決定在原舟山水產聯合加工廠的基礎上建立舟山海洋漁業公司。創業者們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了平陽浦荒涼的灘涂上。54年歷程,舟漁公司不斷突破、創新、跨越,在最新公布的首批遠洋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和特色優勢企業中,舟漁公司榜上有名。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舟漁公司,探尋行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奧秘。
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在舟漁人手中,一間間廠房蓋起來了,一臺臺機器運轉起來了。漸漸地,舟漁還有了自己的醫院、幼兒園、學校、文化宮、家屬樓等生活配套設施。提起舟漁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的是舟漁人的創新和不畏艱險的膽魄。
中國水產舟山海洋漁業公司副總經理石勝旗說:"中國的遠洋漁業走出國門,是以我們公司的四艘船隊,從我們公司的碼頭起航去西非,從此開辟了中國的遠洋漁業。"
看著當時漁船出海的老照片,石勝旗仿佛看到了那些鼓足勇氣遠征海洋的漁民。進入舟漁公司30年,石勝旗見證了舟漁遠洋漁業發展。1990年,在其他企業不敢也不舍得投入的情況下,舟漁不惜本錢投運3艘新型漁輪,與上海水產大學合作,赴日本海、北太平洋進行為期3年的遠洋魷釣資源調查。隨后,又冒著風險、頂著壓力投入3.5億元資金進行漁輪裝備改造,進行大規模遠洋魷釣作業。
舟漁的成功,為我國遠洋漁業發展打開了大門,群眾漁業紛紛加入了魷釣的行列,船只越來越多,僅我市投產的漁輪就達200多艘,年創產值約200億元,從業人員上萬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舟漁開發的日本海、西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魷釣漁場至今依然是舟山群眾遠洋漁業的主漁場。
中國水產舟山海洋漁業公司黨委書記董恩和說:“舟漁公司也是作為遠洋漁業的主力軍,特別是我們在魷魚釣遠洋漁業生產上,現在是我們的船隊分布在全國魷魚釣遠洋漁業船隊的三大漁場,當時作為國家隊,作為央企當之無愧,在這里我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這里有地方政府,還有科學院所,包括甚至我們國家的部委做了大量支持和努力,作為遠洋人,當時走出去,我們歷歷在目,因為第一次我們遠離家鄉,特別是到西非,到我們從來沒有觸及的這些地方,有點一去不復還的勇氣。”
舟漁人并沒有滿足于捕撈作業,水產品加工業同時得到了發展和壯大。如今家喻戶曉的“明珠牌”海洋休閑食品已成為了浙江老字號品牌。
明珠魚片王,在1982年的時候就是引進了日本的生產線,制做出來的魚片深受市民的喜愛。隨即,一系列的海洋休閑食品開發,像我身邊的明珠魷魚絲,當時也是打開了國內的市場。從明珠牌注冊至今的30多年時間,100多款產品開發上市,很多產品也是銷往國內外的主要市場。
隨著捕撈產量的穩步提高和捕撈品種的增加,先進的魚粉、魚片、魷魚絲等生產線相繼投產.工藝不斷完善,產品種類也越來越多。舟漁成為《魷魚絲》國家標準的唯一制定單位,并參與起草了《烤魚片》行業標準。研發的休閑類水產制品成為舟山水產加工業的主導產品之一。
企業的發展歷練了員工隊伍,也培養和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管理、生產、技術、營銷類等人才,特別是捕撈和水產品加工人才已遍布全市。著眼未來,新的發展思路又讓企業發展再次走在前列。
董恩和說:“我們在打造三個園區,一個是我們準備在西碼頭正在規劃,或者叫策劃建造一所我們集團的叫中農發明珠工業園,這個工業園將來就是引進吸收一些高價值或者是高品質的水產品加工入園。我們來打造全新的水產品加工園。第二就是我們現在的老企業,結合舟山市政府南生活北生產的戰略規劃,還有我們百里濱海大道的貫通,這里面也可能要打造中國海洋科創園,我們要打造四大新興產業,五大平臺,將來在我們老舟漁的地塊上,能真正興起一個以科創產業研發、產業服務為主體的這么一個園區。”(舟漁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