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25日,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在浙江嘉興豪仕敦酒店舉辦《貿易救濟與維護產業安全業務培訓班》,調查局副專員單一一行6人為地市商務局及預警點的同志,傳授了公平交易及貿易救濟理論和辦案經驗。單一調查副專員介紹了全國在貿易救濟與維護產業安全方面總的形勢。她說,全國遭受國外“二反一保”的案子有所增加,有些省份案子的件數有所減少,但涉案的金額加大,像浙江就是如此。目前“二反一保”的案件有了新的變化,原來我國出口遭受歐美等先進國家“二反一保”調查的案子多,現在金磚國家,有的甚至是發展中國家也向我國出口的商品提起反傾銷調查,勢頭來得猛,敗訴后也不認真執行WTO的仲裁決定,這就給我們出口貿易帶來了新的困難。浙江在防范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建立了116個行業預警點,覆蓋了全省各個行業,形成了由政府指導、行業牽頭、企業積極參與的模式,打贏了許多大的“反傾銷”官司,在全國開了一個好的頭。今天,通過處于“二反一保”前沿陣地的處長們給大家上課,一來是為了提高大家理論水平,二來是為了傳授豐富的現場辦案經驗,希望他們的上課讓在座各位有所收獲,對全省的貿易救濟和產業安全有所幫助。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預警立案處韓勇處長講授了《WTO貿易救濟制度概述》。他說,出口貿易原先是將本國有優勢的產品出國到別國,將別國有優勢的產品進口到本國,實行利益互享。但如果某一國的優勢產品生產能力過剩,產品大量出口對進口國的產業造成損害,就可能導致工廠關閉,工人失業,社會動蕩,影響全球安定。通過多年來各國的協商,不同社會狀態的國家經過妥協,逐步形成處理商品過度出口等弊端的有效法則。在貨物貿易協定GATT項下有三個協定,反傾銷協定(ADA),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議(ASCM),保障措施協議(AS)。這三個協定用來規范各國商品出口的行為,對WTO組織的成員國有普遍的拘束力,統一了各成員方的實踐規則,有統一的程序和實體法。它確定了公平、透明、程序適當的適用原則,并允許一定程度的靈活度和自由載量;定制于多邊貿易司法機構的審查; WTO貿易救濟制度,在某些國家是一種“準司法”的行為,成員國有權使用,但必須符合多邊規則。這三個協議是處理各成員國出口貿易糾紛的依據,是各方妥協的結果,也是在事態發展中不斷進步的產物。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進口調查二處李衛平處長講授了《運用貿易救濟措施 維護國內產業安全實務分析》,也就是對進口到我國的商品如何運用三個協定保護國內產業的安全的問題。她說,當發生傾銷(企業與企業作為當事雙方)、補貼(政府與企業作為當事雙方)等行為時,運用我國一法(對外貿法)、三部條例(反傾銷條例、反補貼條例、保障措施條例)及26部部門規章和2部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來維護國內產業安全。她通過大量的案件分析,講解了如何打官司以及如何打贏官司。她說,遵循程序,收集證據,正確運用法律條款,是打贏官司的關鍵。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劉成律師憑他多年來與美國打貿易救濟官司的經驗,詳細講授了《美國反傾銷反補貼應對策略》。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政策法規處林洪處長講授了《我國貿易救濟實踐與案例分析》。
培訓班進行了現場答疑。各企業提出了許多有關貿易救濟的問題,請各位老師和韓洪祥局長作了解答。
學員們對上課方式和內容很贊賞,普遍認為學習收獲不小。(傅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