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國勞動模范浙江金鷹公司邵燕芬
記者聯系到邵燕芬時,她正在新疆。這是她被金鷹公司派駐新疆的第3年。
晚上7點,邵燕芬剛下班,正準備去吃飯。聽說記者的采訪要求后,她很爽快地答應了。
這位49歲的紡織女工,已有30年工齡,如今在技術和管理上都能獨當一面,是公司的骨干。
邵燕芬是定海小沙人,1986年,她高中畢業以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當時的定海紡織機械廠(金鷹公司前身之一)做一名紡織女工。當時,這個19歲的農村女孩目標并不遠大,就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那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埋頭干,根本沒有上班下班的概念,每天不管多晚,一定把要干的活全部做完才休息。 ”邵燕芬回憶說。
邵燕芬的學習勁兒很足,向老師傅請教技術的同時,自己也刻苦鉆研,并且抓住每一次外出培訓的機會刻苦學習。這樣,她用4年時間,就讓自己從一名普通紡織女工成長為技術負責人。
有一段時間,廠里產品滯銷,由邵燕芬帶頭組成攻關小組,進行新產品開發。這不是個輕松的任務,需要在紡織工藝上有較大的改進和創新。邵燕芬為此翻閱了大量資料,在試驗室和車間來回跑,每天要比別人多工作5小時以上,累了就趴在桌上打個盹,醒來又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辛苦換來的,是1600余噸B級絹絲新產品順利生產,為企業創利近億元。
采訪中,邵燕芬把所有的成績和榮譽都歸于金鷹公司的信任和培養。對公司,她有著從心底里產生的忠誠和歸屬感。“我這人就是‘一根筋’,別的我都不想,公司讓我去哪兒,我就去哪兒,交給我的事情我就要做好。 ”她如是說。
1997年,金鷹公司并購四川綿陽絹紡廠。當時,該廠正處于半停產狀態。接到公司派駐四川的任務時,邵燕芬的兒子還只有6歲。雖然心有不忍,但她還是毅然只身前往。
剛收購來的絹紡廠百廢待興,管理難度非常大。邵燕芬每日加班加點,既當工人又當管理員,把金鷹公司的一套質量管理辦法巧妙地“嫁接”到絹紡廠,使該廠在兩個月內恢復生產,產品質量也得到了提升。到四川的第三年,邵燕芬獲得綿陽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2012年,因新疆分廠的業務需要,金鷹公司管理層考慮派遣一名新廠長赴任。邵燕芬既懂技術,又有之前在四川的管理經驗,是最佳人選。
對于遠赴新疆的派駐任務,邵燕芬并未推辭,但到了新疆以后,她才發現工作難度遠比自己想像的大。
語言不通,生活習慣迥異,又趕上近幾年新疆服務業興起,勞動密集型企業正鬧“用工荒”,單是穩定員工的心態就花了邵燕芬不少心力。
3年的時間里,除了一年兩趟回家的機會,邵燕芬沒給過任何假期,工作就是她生活的全部。“職工是我們的寶。我自己苦一點,累一點無所謂,就是想把人留住,把廠里的經濟效益提上去。我既然來了,就不能對不起身上的責任。 ”邵燕芬說。
30年風雨歷程,曾經的紡織女工,獲取了殊榮,然而心中未必不留遺憾。“我就是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母親和好妻子,陪伴親人的時間太少。 ”邵燕芬說。但丈夫和兒子給予她的理解和支持讓她感到欣慰。有了這份理解和支持,邵燕芬覺得只要公司需要,她就會一直干下去。(楊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