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中遠船務首制的15.2萬噸穿梭油輪‘Raquel Knutsen’日前已試航成功,預計春節前后正式交付挪威船東。 ”舟山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海工部經理劉權告訴記者,作為該公司“二次轉型”、全面進軍海工領域后承接的第五種海工新船型,“Raquel Knutsen”的成功打造將成為舟山中遠船務在海工領域揚帆遠航的新起點。
據悉,目前六橫的船企紛紛瞄準海工產業轉型升級,不少船企的訂單排到了2016年,其中舟山中遠船務的海工業務占比更是超過了50%。
據介紹,“Raquel Knutsen”穿梭油輪總長276米,型寬46米,型深24.3米,設計吃水16米,入級DNV GL船級社,是中國自主設計制造的第一艘具有21個船籍符號的海工船舶。“建造過程中,公司嚴格按照主抓分段預裝效率、力推分段制作進度、涂裝緊跟節奏、搭載隨時待命的生產管理思路,使分段、舾裝、涂裝、搭載實現無縫銜接;并打破常規思路,首次應用肋板拉入法進行分段建造,為該船減少了5000多米的焊接和打磨工作量。 ”劉權說,該船在建造工期的把控上也達到了亞洲海工制造的領先水平,從2013年1月合同生效到試航成功,僅用了24個月。
據了解,國際海洋油氣的深入開發推動了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持續發展,在全球船市持續蕭條的大環境下,開發制造附加值更高、市場需求更加廣闊的海洋工程裝備,成了大型船舶企業轉型升級的努力方向。
自2012年以來,舟山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依托中遠船務集團在國內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領域的先發優勢,逐步實施從“船舶建造”到“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的二次轉型升級,逐步形成了做優修船、做強造船、做好海工“三業并舉”的產業格局。去年,除打造1艘15.2萬噸穿梭油輪,該公司還打造了4艘PSV平臺支持船,其中3艘已完工待交、1艘已完成試航;交付2艘海工駁船;并開工建設1艘FPSO(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裝置)船,目前該船已在船塢內搭載成型。在海工制造帶動下,2014年該公司實現產值64.8億元,比上年增長11.9%。
而六橫最大的民營船舶修造企業舟山鑫亞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則與舟山亞泰船舶修造工程有限公司組成國內最大的民營修船合作體,雙方在工程合作、人才交流、技術共享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合作體形成后,鑫亞公司在全球航運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迎來生產高峰,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6.9億元,比上年增長16.9%。
記者從六橫管委會相關部門獲悉,2014年,六橫船舶企業的生產逐漸回暖,支柱帶動作用愈加明顯。中遠、鑫亞、龍山、東鵬等船舶工業重點企業推進技術升級,發展集裝箱船、海洋工程船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特種船舶項目,同時積極支持船配產業發展,不斷提高船用設備制造本地化水平,全年實現船舶工業生產總值99億元,比上年增長10.8%。(文軍 張伊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