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舟山市船企開拓新市場取得良好業績
在強有力的地方政策扶持下,舟山市船舶產業集中度穩步提升,船企主動求新求變,創新模式開拓新市場,優化產品結構,生產經營日趨穩定。該市船舶工業在2013年呈現“低位開局、逐步企穩”的態勢,全年實現總產值749.3億元,同比增長8.2%;全市交付各類船舶162艘;造船完工量達465萬載重噸,占全國份額的10.3%。
舟山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舟山船舶工業整體觸底回升,全年產值增速較去年上半年的1.1%提高了7.3個百分點。其中,修船和船配產值保持平穩增長;海工和拆船產能快速釋放,分別實現產值25.5億元和38.6億元,成為拉動船舶工業增長的新動力。接單方面,舟山市承接新船訂單6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4.5%;年底手持訂單180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6%,、新接訂單和手持訂單分別占全圍份額的10%、13.8%。
政企合力凸顯成效,轉變思路開拓市場
2013年,舟山市出臺了《舟山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船舶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舟山市建設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實施方案(2013-2020年)》等系列措施與政策,加強對重點船企的扶持,特別是對龍頭、骨干企業實行了因地制宜的扶持手段,為揚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歐華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制定了“一企一策”。大部分龍頭企業生產經營保持穩定,產能利用率維持在相對較高水平,基本完成了計劃生產任務。在9家造船和海工龍頭企業中,有5家企業產值實現增長、3家企業持平。9家龍頭企業造船完工量占全市份額的82%,新接訂單占90%,手持訂單占93%,貸款余額占60%以上,進一步提升了產業集中度。
在政策東風的吹拂下,舟山船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主動求新求變,想方設法創新經營模式。有的船企積極尋求對外合作,如長宏國際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與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合作建造20.8萬噸散貨船,借助“中國第一船廠”的品牌效應和技術、管理優勢,快速提升自身能力;此外,該公司還與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合作生產海工平臺模塊,建設海工后勤保障基地,成功介入海工裝備領域。有的船企則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如增洲造船有限公司承接2艘6000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訂單,價值4億元;舟山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在承修海洋鉆井平臺、萬箱集裝箱船等高端船舶和海工裝備的基礎上,承接了“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號豪華郵輪改裝五星級浮式酒店項目,成為中國首家承接國際大型豪華郵輪改裝工程的船企。有的船企瞄準開發非船產品市場,如歐華造船公司與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制造海洋鋼結構,培育新的業務板塊。有的船企試水融資租賃等新型業務,如正和造船有限公司與民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華融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推廣6.7萬噸節能環保散貨船型,并已獲得批量訂單。
海工業務取得突破,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2013年,舟山市海工裝備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海工產品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取得突破,全市海工裝備手持訂單金額已超過100億元。舟山中遠船務連續接獲1艘浮式生產儲油船( FPSO)、4艘海洋平臺供應船( PSV)、1艘15.2萬載重噸穿梭油船和1艘海上鋪管駁船訂單;太平洋海工有限公司接獲2+2艘SSAV系列海洋工程生活平臺和2+1艘4800噸海工駁船訂單;舟山惠生海工有限公司接獲煉油(RPLC)核心組件模塊化建造項目。同時,部分船企抓緊實施生產場地和設施設備技術改造,積極進入海工領域。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90米自升助航式作業平臺、正和造船公司的146米海洋工程大件運輸船、五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78米起拋錨拖船相繼開工建造。
舟山市船企持續對創新研發進行投入,揚帆集團、歐華造船等企業研究院建設卓有成效,金海重工、增洲造船等新設立企業研究院正抓緊建設,以期用更強的研發實力、更多的船型儲備贏取市場。從新接訂單的產品結構來看,其已取得初步成效。在新接訂單中,散貨船的比例逐步降低,從前幾年的九成以上下降至目前的63%;集裝箱船、成品油船等附加值較高船型增多,占比提高至33%。在手持訂單中,散貨船比例從原來的70%下降至58%,各類節能環保型船舶以及特種船舶等高附加值船舶比例進一步提升。
2014年,舟山市將迸一步支持培育龍頭企業發展,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加快推進船舶企業研究院建設,引導企業研究院朝特色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支持骨干船企開展協同創新、協同制造試點,探索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模式。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產業政策支持,保障重點企業資金需求,加快推進產能整合,著力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增強舟山船舶工業發展后勁。 (中國船舶報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