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集團重視專利發明技術創新紀實
日前,揚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省知識產權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認定為2012年省級專利示范企業,成為我市造船業首家省級專利示范企業。
訂單排到2013年
日前,記者來到該集團位于魯家峙島上的舟山船廠,只見工人們正在數控車間、風雨棚內忙碌著。據集團項目申報主管張靜靜介紹,舟山船廠11月初交付船東的1100箱H2206船及3艘28米拖網漁船,得益于不斷提升的技術力量和不斷發明的專利。如今,集團有了越來越多的訂單,公司生產計劃已排至2013年。
“逆市‘揚帆’不是靠運氣,秘訣在于‘專利先行’。”張靜靜表示,作為浙江省造船領域的龍頭企業和首批省船舶產業技術創新試點單位,揚帆集團緊跟市場需求自主創新。“集團公司有授權專利33項,其中發明2項;下屬子公司有授權專利37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張靜靜介紹道。
揚帆集團重視專利技術,緣于3年前申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時,吃了“悶虧”。原來,申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該企業需要滿足“擁有一項發明專利或6項以上實用新型專利”這一基本條件。而在當時,盡管公司內部不停在搞技術開發,卻唯獨少了項發明專利,僅有1項實用新型專利。
猶如吃了當頭一棒,集團領導終于認識到專利技術的重要性。
科技人才成“香餑餑”
之后,揚帆成立了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建立了當時省內唯一一家船舶設計企業研究院;公司總工辦設立了專利管理人員,加強對公司研發新產品、新技術的匯總整理,做好公司創新成果專利化的管理工作;并不斷完善科研創新體制,出臺各種鼓勵措施,鼓勵員工改革創新,對于工作出色、業績優異的員工,給予他們良好的待遇和發展空間,對具有突出創新貢獻的員工以及專利證書獲得者進行獎勵等。
公司船舶設計企業研究院船體室主任夏小浩告訴記者,公司每年都會制定一些不同層級的科技攻關項目,鼓勵員工加入到產品研發中來。“每兩年公司會舉辦一個攻關技術大會,對這兩年間攻關項目取得的成果,獲得的效益進行總結并頒獎。”夏小浩率隊研發的“一種集裝箱船艙口蓋的安裝方法”,在9月份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發明專利。夏小浩和他的團隊成員也拿到了公司1萬元的獎金。除了物質獎勵,公司還將專利發明人納入到技術等級晉升的重要環節中來,“這也激勵我們繼續搞研究,搞發明。”夏小浩說。
能力越大,職責也越大。夏小浩說,針對高級設計師,公司每年都會有一個規定,“技術創新上每年都要帶一個攻關項目,這樣的話就能鼓勵每個設計員工都重視攻關項目,主動發揮效能出來。”
專利為企業贏得效益
對企業來說,機器設備的發明創造,技術的改革創新,可以最大限度解決企業發展路上的“攔路虎”。
夏小浩等人研發的“一種集裝箱船艙口蓋的安裝方法”科研項目,解決了集裝箱放置精確性不足,船艙進水等問題,保證了貨艙口的密封性和艙口蓋上集裝箱的正常堆放。夏小浩說,這個專利還可“舉一反三”使用,建造其他類型船的艙口蓋也可以使用這一方法。
機電維修科科長萬卸華發明研究的“切割機的噴粉劃線裝置”,則是在噴粉劃線裝置上做文章,解決了噴粉線與切割線存在很大偏差,精準度不高等問題。這款改良版切割機增加了定位架,可用作輔助的軌道桿,減少切割槍與噴粉槍的晃動,從而使切割線與噴粉線能保持在一條直線上,使偏差控制在±1毫米左右。
“切割劃線精度提高了,工人們做工返工率就大大降低了,下道工序加工精度也提高了,使得整個生產效率都提高了。”萬卸華說。
萬卸華最新發明的“電焊機防觸電節能裝置”,解決了電焊機費電這一問題。“工人們有時做完工,忘記關電焊機,焊機就會一直運行,一臺電焊機運作一天要用20多度電。”他在電焊機上加裝了線路板,“只要工人們松開焊機開關,只需5秒鐘,線路板就能得到感應,電焊機便會自動停下來。”
據悉,目前揚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有44項專利在申請當中,其中16項是發明專利。“如果44項專利都被授權的話,就有百項以上的專利了,這將大大提升我們企業的品牌效益、綜合實力及科研實力,同時也會給我們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張靜靜說。 (揚帆集團 劉星 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