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瘦削,一身條紋的襯衣加西褲,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干練的人。作為一個本土生長的島民,周亞國完全繼承了漁民們的樸質真誠。說到興奮之處,大幅度的手勢配合爽朗的聲音,在訴說著創業艱辛的同時,又時刻表達著“身倚藍海發展、背靠鄉土創業”的激情。
他說:“如今的鑫亞,已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與之相連的是數千人的飯碗與夢想。自己事業的發展,與背后的那片鄉土密不可分。”
舍得之間 顧全大局
出生于1957年的周亞國,人生經歷充滿了艱辛。1999年擔任龍山船廠廠長的經歷,讓他與藍海結緣。
2002年6月,周亞國離開龍山船廠,創辦了舟山鑫亞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周亞國笑著說,公司創辦開始就按照“做精做強,百年鑫亞”的宗旨,決定建造一座華東地區最大的15萬噸級船塢,總投資約上億元。
按照當時的市場,15萬噸級干船塢能修理油輪、散貨船、集裝箱船、雜貨船、客船等18個船種,最大修理船可達到17.5萬噸級,年可修理船只100艘,年產值至少在8000萬元以上。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船塢2003年年底投產,4個月后產值達到了5000多萬元。
2003年,中遠公司看中了六橫得天獨厚的資源環境和人才技術優勢,有意到六橫發展船舶修造業,把目光瞄準了鑫亞公司的15萬噸級干船塢。
從大局出發,周亞國轉讓了西浪嘴的生產基地。“對自己來說,這個船塢轉讓很可惜,對大局來說又肯定是對的。中遠公司進來后,六橫甚至舟山的整體名氣都上了檔次。”
盡管轉讓了西浪嘴基地,但周亞國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還要造更大規模的干船塢。 2005年是全市船舶工業突飛猛進的一年,當年實現產值30億元,增幅達到64%。乘著這一東風,周亞國另辟新址,僅用13個月時間就建立了兩座干船塢。自2006年起,鑫亞開足馬力全力生產,每年都修理各類船舶200艘以上,最高年產值一度達到了18億元。
崇文尚義 情系故土
目前的鑫亞船廠市場日趨穩定,每年要修國內外船舶200多艘,年產值近幾年都保持在10億元以上。在今年民營企業全國排名中,鑫亞公司在修船業界的排名已經上升到第6位。 2009年該公司繳納工業企業所得稅稅款1.26億,創下了舟山民營企業的歷史之最。
企業逐漸做大做強,六橫人崇文尚義的精神也在周亞國身上一一體現。他回報社會的方式很簡單也很直接:捐資捐款,助貧助老助學助醫。
2006年,鑫亞公司建成投產當年,周亞國就出資50萬元為六橫中心小學建造圖書樓等;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他捐出了35萬元支援災區;同年,他出資20萬元,在普陀第二人民醫院設立“白內障復明基金”。
2010年8月19日,鑫亞公司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用于臺門小學建設。5年來,他共捐出各類善款1500余萬元。“希望六橫將來發展得越來越好。”周亞國說,個人的事業是與鄉土的發展緊密相連的。(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