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市場觀:正和人的回答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企業對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認識的總和。又何謂市場:正和人的回答是市場有昨天的市場,今天的市場和明天的市場。昨天的市場已成為過去,今天的市場,就是我們企業手中的訂單,明天的市場是未來的經濟發展,未來的科技發展和人們的主觀渴望的結合體。不言而喻,任何一家有思想,有智慧的企業都會把注意力放在今天的市場和明天的市場上。關注今天的市場就是把企業的力量放在產品質量、交貨期和企業誠信上。這是做明天市場的基礎條件,要做好明天市場的必要條件是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產品與服務對象的相適應性。即能否滿足法規和用戶的要求。區區數字,讓多少人仰之彌高,讓多少人鉆之彌堅,讓多少人夢想破滅,讓多少人因機而遇,大展宏圖,事業有成。但是明天的市場對我們大凡之人來說它忽明忽暗,忽遠忽近,觀之無形,拿之無物,可它又實實在在存在,這就是市場的深奧,這就是市場值得花力氣去研究、探討的價值所在。
正和造船,它誕生于造船百年不遇之機,它生長于2008全球金融危機之中。雖短短幾年歷史,外部環境又是風雨飄搖,可它巍然不動,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別的中型新建船廠無米下鍋,面臨破產境地,它卻逆勢揚帆,產銷兩旺。是機遇?是運氣?回答當然不是。那正和是憑什么在這疲軟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生存發展空間?回顧它短短的歷史,建廠伊始,高層領導就把辦企業的立足點放在做事業上,就把辦企業的指導思想定位在謀道上。對企業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方向而不是機會,是遠大的理想,前瞻性戰略,崇高的目標,并能用明確的價值觀和戰略目標,來引導自身行動的理論得到了印證。不僅如此,正和船廠還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即正和船廠總公司是做航運事業的,這里說的不是訂單的優勢,正和總公司不可能吸收正和船廠建造的所有船舶。它們的優勢是航運水暖水冷它先知,知已知彼這是多少重要的戰略優勢。2008全球金融危機后,美國進口銳減,中國和亞洲經濟興起,運往中國和亞洲的物資這幾年迅速增長,美國和歐洲的港口水深和碼頭條件與中國和亞洲的港口水深及碼頭條件,國際航線,都有很大的變化,物資品質也有很大不同,這就是全球造船企業面臨的歷史性新機遇,這些機遇有多大?這些機遇又有什么特殊性?中國的造船廠習慣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怎樣造好船和了解掌握哪家船東打算造船等面上工作。很少有人關注和顧及當前投入營運的船舶有哪些意見和改進建議,海事部門對未來船舶性能將會提出怎樣的硬指標等問題,即使是國內一流船廠其觀注度也是遠遠不夠的。關于世界經濟發生的宏觀變化,將給航運市場帶來怎樣的機遇,恐怕更很少有企業對這些潛在市場有較全面較深刻的認識。即使有些認識,一般只停留在層面上。是否可以說這是中國造船企業經營工作的致命弱點,由于認識上的差距,所以在政策、管理、開發、設計一系列工作上必然不會有大的作為。
因為正和的獨特優勢,所以它對市場的認識人木三分。當然僅有正確的認識還是遠遠不夠的,關健是把這些認識轉變成戰略思想,進而再把戰略思想轉變成企業的行動綱領,且一步步付諸實施。2008全球金融危機后,正和的決策者就把目光投向了未來船市,研究國際國內未來航運需求的方向、特點、個性的變化。正和的這種對市場的敏銳性來自決策者扎實的專業知識,來自企業家的哲學頭腦,和透徹的分析能力。航運物種的變化,航線的變化,碼頭的變化,經營航運者的變化,最終都歸結到對船型、船舶性能的改進上。我們設計的船舶如何適應這兩個港口的水深,碼頭長度,吊機臂長,運輸的物種如集裝箱、散貨和油料各占多少比重,航運公司可能會計劃建造什么類型船舶。當船廠能全面正確掌握這些寶貴資料,我們就能準確判斷未來船市的發展方向,我們船廠的研發方向就不會偏離,在這樣困難時期投入的開發資金就不打水漂。這種做法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幾十年由船東提要求,設計公司再設計,這種船型投放市場后,肯定是短命的,經過幾年市場又有新的要求,我們總是在后面趕,永遠被現實拋在后面。正和的思維和做法,徹底改變了這個模式。設計首先適應需求,引導消費,我們的船廠就可以由被動轉為主動,主動二字含金量很高,主動就意味著能把握,主動就意味著有時間優勢。主動就有價格優勢,主動就意味著勝券在握。正和的決策者是如何把握市場主動權呢?2010年底決策者就下決心投入兩干多萬元與日本大鎧設計會所聯合開發節能型、大靈便型散貨船,通過兩家共同努力,兩型船的總體性能都已設定。我們還未正式向市場推出,很多航運公司都來打聽該兩型船的情況,且給了高度評價和關注;這是正和敏銳的市場意識,辯證的市場分析能力對當今全球經濟發展趨勢而采取的經營決策。這樣的投入,一是要有眼光,二是要有膽略。因當下哪家船企的經濟都不會寬裕。沒有戰略眼光,沒有對市場透徹的分析,是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戰略決策。
社會每次的經濟變革,每次科技革命,都伴隨著全球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必將給先知先覺的企業帶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如把21世紀定位海洋世紀,要在海洋里進行開發,工具和載體就是船舶產品。如海洋石油的開發帶出了鉆井平臺,供應船、運輸船、工程船。如遠洋漁業的開發,必然帶出大噸位,深冷凍多功能的遠洋漁船。如海洋礦業開采必然帶出勘探船、采挖船、加工船、運輸船、工作人員的生活船。如人們為了躲避陸地污染尋求海上居住的海上城市的居住船。這些新興市場在不遠的將來都將成為船舶行業的主打產品。誰的嗅覺靈敏,誰的技術儲備充分,誰的思想準備充分,誰就有主動權,話語權,誰就有大的份額。這是人和自然和諧的內在動因,誰的速度快,誰的力量大,誰的智慧高,誰就是自然的主宰者。(浙江正和技術中心 陳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