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船市場持續低迷且船價“跌跌不休”的現狀面前,控制造船生產成本無疑是所有船舶企業的當務之急。說一千,道一萬,筆者以為,提高造船效率是最關鍵的成本控制措施。
不妨先梳理一下造船企業的諸項生產成本,其中的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近年來一路走高,其他項目,如設備折舊、管理成本等,基本上保持不變,而從經濟大環境及外部條件來看,短期內總體成本繼續上升的趨勢還難以被扭轉。對這些成本的控制手段無非是壓縮、再壓縮,但操作空間已經很小了,除非在生產模式和流程上做些“大手術”,或是在技術工藝上進行創新“革命”。
換言之,在這些相對固定的約束條件下,提高造船效率就成為造船企業的不二選擇。只有注重提高生產效率、穩步提升造船速度,才能最有效地攤薄、分解相關生產成本,從而有助于船企在應對當前的接單難、船價低、買方付款要求苛刻等問題時,真正找到出路。即便是對能夠承造高附加值船舶的船企而言,如果造船效率不高,投入設備和人力過多,其同樣也是難以實現盈利目標的,這樣的教訓.相信國內不少船企都已刻骨銘心。
中國造船工業要從外延擴張式轉向內涵增長式,這其實算是老生常談了.也確實有一批企業做得相當不錯.但總體而言,與韓國、日本的先進造船企業相比較,我們的差距依然較大。尤其是近年來,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拖累.造船市場陷入低谷,許多企業的生產節奏和造船節點被干擾、打亂之后,生產效率不僅未見提高,反而出現滯緩甚至下滑的態勢,如此一來,企業在低船價的行情下將更顯被動,越發難以招架。
低船價迫使船企提高效率.成本倒逼催化管理進步,貌似無奈之舉.卻也提供了有利機遇。在生產任務相對不太飽滿時,努力夯實基礎,練好內功.則船企在不景氣的船市當中仍可有所作為。而提高造船效率,則將集中體現出船企在管理、技術、質量、安全等方面的進步程度.能夠提升企業的素質和品牌影響力.為今后的可持續發展贏得先機。(王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