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一位軍嫂,為支持丈夫安心在部隊工作,毅然離開安徽老家,隨軍來到舟山。
她是一名黨員,希望在舟山這片土地上也能奉獻自己的光與熱,經過刻苦鉆研業務技術,有了用她名字命名的操作法。
她就是李蓮,弘生集團弘達家紡面料有限公司的一名布機擋車工。
1月18日下午,當記者聯系上李蓮時,她正在家里收拾行李。李蓮告訴記者,19日她要回安徽老家過年,因為當天晚上還要上夜班,所以只能趁這會兒將行李整理好。“來舟山快10年了,平時工作很忙,難得回家一趟。 ”李蓮說。
2003年,李蓮作為一名隨軍家屬由安徽來到弘生公司成為一名布機擋車工。擋車工是紡織行業里最苦最累的工種,當時李蓮的孩子才10個月大,再加上語言和生活習慣的差異,讓李蓮很不適應舟山的生活。李蓮說:“在安徽老家我也是干這行的,除了這行,還真找不到自己擅長的工作。”于是,李蓮下決心解決好家庭和工作上的矛盾,她把在老家的外甥女找了過來,兩個人輪流照顧孩子,這樣家庭的問題解決了,李蓮開始一心撲在了工作上。
此后,李蓮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將自己在工作上碰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甚至一些機器的故障部位全都記錄在一個小本子上,隨時翻閱,避免類似的錯誤再發生。同時,李蓮還注意摸透每臺布機的特點,通過她的勤奮努力和師傅、前輩的指點,很快她的操作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并能熟練掌握每臺劍桿織機的運轉規律,產量和質量均名列班組前茅。
2007年全市大比武中,李蓮獲得全市技術比武第一名;2008年,她的操作法被浙江省總工會命名為“李蓮劍桿織機操作法”。該操作法是以“三清、四勤、五主動”為主要特點,其擋車能力比一般擋車工提高60%。“我只是比較幸運才得了第一名,其實很多前輩比我還出色。 ”雖然,李蓮將自己的成功歸功于“幸運”,然而,公司黨總支書記楊麗君卻認為,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心是李蓮取得成績的關鍵,一旦出現疵布,即便與李蓮無關,她也會主動留下來幫忙,直到拆完為止。
因為擋車工流動快,各個崗位時常缺人。短短的幾年中,李蓮憑著過硬的技術,先后干過備工、幫拆、擋車等工種。李蓮說,自己之所以能勝任各種工種,工作態度很重要。“只要做到盡心、用心、專心,沒有什么坎是過不去的。 ”李蓮根據自己掌握的各臺布機的“脾性”,做到手勤、腳勤、眼勤、耳勤,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比如開機應該先易后難,跑得勤一點、看得細一點……
除了自己刻苦學習技術外,李蓮還熱心傳、幫、帶,將自己的技術無私地傳授給廠里的姐妹們,她梳理出的擋車操作方法,修改成冊后在公司內全面推廣。在她的帶動和影響下,李蓮所在班組的產量、質量和效率名列企業前茅,并被命名為省、市“工人先鋒號”;李蓮也先后多次獲得浙江省五一巾幗標兵、市企工委優秀黨員、公司先進生產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幸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