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舟山晨光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永寬
曾經一無所有,如今功成名就;曾經年輕氣盛,如今冷靜沉著;曾經消極沮喪,如今信心滿滿……吳永寬身形瘦削,濃眉大眼,態度和藹可親,一副忠厚穩重的模樣,但在交談時直視記者的目光里,有股毫不遮擋的銳利和睿智。從5萬元家底創業到今年產值1.3億元;從家庭式作坊到擁有一流設備的現代化企業;從粗放式管理模式到打造職業經理人管理團隊……一家民營企業,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迅猛快速發展,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還將不斷地成長。這家企業的成功,最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見到吳永寬時,他正和新的職業經理人管理團隊開會,商討下一步企業管理改革方案。啟用職業經理人管理模式,對于吳永寬來說,這既是一種全新嘗試,也是一個挑戰。
成敗與否,他笑言:一切待時間來驗證。
失敗中摸索成功之路
1989年,在一片質疑和勸阻聲中,年僅21歲的吳永寬拿著東拼西湊借來的5萬元,在自己家中辦起了玩具廠,“說是玩具廠,其實就是一個家庭作坊。”吳永寬如今說起最初創業時的點點滴滴,已經顯得云淡風輕。“玩具廠辦了三年,賺了點錢。于是就想著擴大規模,開發新產品水槍,沒有料想會一敗涂地。”
市場是殘酷的,莫測的風險和對市場的盲目,讓年輕的吳永寬跌了一個大跟斗。“投入40萬元,開玩具水槍模具,生產成品,沒想到,我們的生產成本遠高于外地這類玩具水槍的售價,一推出就注定沒有市場競爭力而被市場淘汰。”首次創業的失敗讓吳永寬摔得傷痕累累。“這對于我來說是一次慘痛的失敗,更是一次經驗教訓,讓我懂得摸清市場動向的重要性。 ”
失敗面前,吳永寬沒有退縮,而是開始進行詳細的市場調研,先找市場再開發產品,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保證市場,終于成功地打開了銷售局面。“當時岱山玩具業的準入門檻太低,誰都可以辦廠做玩具加工,市場已經趨向飽和。”于是,1994年,吳永寬調轉槍頭,開始轉行做玩具微電機,踏踏實實從小訂單做起,靠質量積累口碑。沒多久,吳永寬就在汕頭設立了辦事處,專門為廣州一帶的玩具廠提供玩具微電機。工廠有了起色,產值年年翻番,甚至數倍增長。而此時吳永寬的創業理想,早已跳出了開始時的50萬元訂單。
“創業不止靠激情,更要堅持。這一路走得雖然艱辛,但看著企業一步步成長,其中的樂趣讓人不能止步。在做到50萬元訂單后,我想的是怎樣讓年產值做到100萬元,然后是1000萬元、1億,乃至更多,這期間,人的心態在變化,發展比賺錢更重要。”吳永寬說。
轉機往往孕育在困難中
“梅花香自苦寒來”,晨光電器的發展正是這一句話的標注。
“最困難的時期,我一個人既要跑銷售,也要管生產,肩上似扛著千斤重擔。”1997年,吳永寬看到玩具微電機市場日漸萎縮,而電器電機市場前景廣闊,果斷決定轉戰電器電機行業,于是,吳永寬與另外四個志同道合的朋友走到一起,籌集了180萬元,合作建起了晨光電器有限公司。
然而,讓吳永寬沒有料想到的是,建廠初期遇到的困難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因為市場和產品處于摸索階段,經營十分困難,一年之內,一同創業的其他四人相繼離去,只剩下他一人支撐。“單槍匹馬追著企業負責人要訂單,采購部件,找專業廠制造完后,帶著工人自己組裝,再發貨。”現在的吳永寬波瀾不驚地說著,當年的辛酸卻成了他最值得回味的經歷。
“第一批訂單就因為質量問題遭遇退貨危機。”這對于當時的吳永寬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擊。“重新打樣,重新測試,找客戶賠禮道歉。”吳永寬用誠意和實際行動才贏得當時寧波一家大型電器生產廠商的信任,成為指定產品配件提供商,每年都有3000萬元的訂單。
舟山地處海島,與其他地方相比,市場未必能取得先機,而吳永寬卻不是一個“認命”的人。“為了拿到一筆訂單,跟著老板,軟磨硬泡那是常有的事。”說起往事,吳永寬笑言多虧了自己臉皮厚,“曾經有一次去蘇州一家企業推銷產品,老板不愿意見我,于是我就雇了一輛出租車,偷偷跟著老板的車,想到老板家中跟他‘套近乎’,沒想到跟了半天,人家是去看客戶,為了節省開支,第二天,我又雇了一輛摩托車,終于跟到了老板家中,向他介紹我們的產品,成功地拿到了一筆訂單。”
“挫折并不可怕,發展中的困難是考驗,也是磨煉。再堅持一下,市場轉機也許就會出現。我們常說一句話:‘只要企業不死,就有機會’。”吳永寬一直堅持著這樣的信念,就算是如今企業步入正軌以后,也依舊如此。
在競爭與創新中持續發展
一家民營企業,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迅猛快速的發展,而且在可預見的將來,還將不斷地成長。那么,我們是不是想過:這家企業的成功,最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這中間,除了創業者的“堅守”外,還有一個洞察市場的“眼光”
如今,貼有“晨光”商標的電機產品銷往國內大部分省市自治區,并出口到美國、中東、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訂單源源而來的動力,吳永寬歸功于“晨光”重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雙翼”。
“企業要持續發展,人才總是第一位的。”公司現擁有一支高水平、高學歷、高素質且經驗豐富的電機設計、制造隊伍,有員工283名,其中工程師12名,專業技術人員82名。人才積累給了吳永寬布局市場的底氣,保證了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也讓吳永寬成功打開高端市場,銷售收入逐年遞增。如今,吳永寬一方面繼續強化內部質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完善市場銷售網絡,加速技術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用高新技術改造產品,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按照“主業做精、多品種開發”的思路,緊跟市場腳步,不斷研發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科技新產品。
“創業無止境。目前,國內同行業中企業數量多,市場集中度小,留給企業很大的成長空間。晨光還要繼續努力。”吳永寬對目前晨光的成績仍然保持了一顆平常心,在他看來,這是企業發展邁入了新階段。(舟山日報 俞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