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關總署出臺55號公告,自2020年4月15日至2020年12月31日,企業將加工貿易保稅進口料件或制成品內銷時,只需按規定繳納進口環節稅收,暫免征收內銷緩稅利息。此外,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也于近日聯合發布公告,自4月15日起,內銷選擇性征收關稅政策試點擴大到所有綜合保稅區。
從“兩頭在外”向兼顧“擴大內需”轉變,支持“出口轉內銷”系列政策的疊加,幫助加貿企業降低內銷成本,紓解資金壓力,為加工貿易企業抗擊疫情沖擊增加了信心和底氣,保障穩就業、穩外貿、穩外資目標的實現。
“省下的每一筆開支都是雪中送炭”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全球產業鏈瀕于停擺。加工貿易企業首當其沖,面臨著需求端和供給端“雙向擠壓”。一季度加工貿易企業海外訂單銳減,許多原計劃出口的貨物需要轉為內銷。此前,加工貿易企業進口的保稅貨物在規定期限內未能出口或經批準內銷的,海關除依法補征稅款外,還應加征緩稅利息。新政實施無疑為減輕企業壓力帶來了利好。
“干加貿的都知道,出口轉內銷要征收一筆不大不小的緩稅利息。在全國企業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省下的每一筆開支對我們來說都是雪中送炭。”蘇州佳世達關務總監王峰的話,代表了不少加工貿易企業的心聲。這家從事液晶顯示器、投影儀等產品的加工貿易制造企業,2019年內銷征稅涉及貨值2.67億美元,繳納緩稅利息達80余萬元。
以外貿大省江蘇為例,加工貿易進出口值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比例接近四成。根據南京海關對轄區502家外貿企業開展的問卷調查結果,46.82%的企業已開展出口轉內銷或非常希望開展。
“一季度我們海外訂單被取消了20%,很多計劃出口的貨物都轉為了內銷。”作為一家專門生產平面顯示器核心零件的加工貿易企業,喜星電子(南京)有限公司也受到了較大影響。該公司關務負責人季建友告訴記者,4月15日當天,公司一票加工貿易轉內銷貨物就享受到了免除緩稅利息近2000元的政策紅利。這樣算下來,新政策全年能為企業節省資金約4萬元。
據南京海關統計,僅4月15日至18日的四天內,55號公告已為江蘇的加貿企業減免緩稅利息約31萬元,預計全年將為省內加貿企業減免緩稅利息約2000萬元。
助力企業整合生產資源
與此同時,昆山綜保區內的昆山滬利微電有限公司也享受到了“選擇性征稅”給企業出口轉內銷帶來的利好。
“我們生產的印刷電路,成品和料件的稅率差有4%~7%,一年的稅差超過4000萬元。”該公司關務經理張群蘭表示,企業之前為了擴展內銷業務,在綜保區外設立了工廠。雖然稅負減輕了,但租廠、管理、人力等方面的成本卻增加不少。
“現在有‘選擇性征稅’,我們區內的工廠可以同時對接國際國內客戶,在享受稅負優惠的同時,還能降低公司運營成本。”張群蘭說。
“選擇性征稅”與以往的征稅方式有何不同?據介紹,以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的保稅加工企業,其產品出區內銷時,只能按內銷時的狀態也就是按成品征稅。實施“選擇性征稅”政策后,區內企業可選擇按成品或耗費的保稅料件繳納關稅,這將降低區內企業的稅負成本,有利于區內企業整合生產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優勢。
南京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加貿貨物免征內銷緩稅利息的政策出臺后,口岸部門通過新媒體互動、電話溝通、在線輔導等方式大力宣傳,并一對一指導重點企業規范申報,幫助轄區加貿企業第一時間享受政策紅利,切實支持轄區企業復工復產。
(國際商報 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