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中國外貿在中美貿易摩擦和全球價值鏈重構的雙重壓力下,又徒增新冠肺炎疫情這只“黑天鵝”。疫情不僅讓外貿企業面臨更緊迫的生存挑戰,更威脅中國在全球主要產品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同時也拖累中國和世界經濟,影響內外市場需求。穩外貿壓力巨大。
毋庸置疑,國內巨大的市場、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產業配套、高效的物流等基礎設施、先進的ICT企業和平臺經濟以及高素質的勞動者,是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是穩外貿的堅實基礎。為緩沖各種風險沖擊,做好穩外貿工作,當務之急是有效釋放“四大紅利”,將經濟基本面的潛在優勢盡快轉化為外貿競爭優勢。
持續釋放“政策紅利”有效對沖外貿風險
“穩外貿”政策措施的及時出臺和有效落地,對外貿運行整體保持平穩態勢功不可沒。2020年,普惠性減費降稅政策效應和精準施策的外貿政策效應(如出口退稅、貿易融資、信用保險等)將繼續發揮作用,有利于為企業爭取更多發展空間、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升外貿發展能力。目前,最重要的是幫助外貿生產企業渡過難關,守住我國在全球主要產品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為此,我國一方面應繼續提供應急性的財政和金融支持,緩解外貿企業因停工導致的現金流壓力,讓在無疫情情況下健康經營的企業存活下來;另一方面在加強防護的前提下,要盡快恢復出口行業(尤其機電行業)的生產與相關物流運輸,為履約期限緊的訂單提供“優先通關”和“快速通關”服務,同時嚴格出口產品檢驗檢疫,讓海外用戶對中國產品放心。
繼續挖掘“制度紅利”持續改善外貿環境
過去幾年,為推動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不斷接軌,降低企業參與全球化的各種制度性成本,我國通過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出臺更加開放的投資準入制度、擴大自貿試驗區的試點范圍和試驗力度、加快探索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進程、實施新的外商投資法律制度、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全面實施國民待遇等一系列制度性開放舉措,營商環境持續大幅度改善。根據世界銀行《2020營商環境報告》,2019年我國營商環境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1位,比2017年大幅提升了47個位次,連續兩年躋身營商環境改善幅度全球排名前十。但這并不意味著制度紅利已經吃盡,相反,我們還有很大的制度紅利有待釋放。從國內制度環境看,可以從兩方面發力:一是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指標(2019年排名第56位,在整體營商環境指標中拖后腿);二是消除地區間的制度差距,重點可放在督促和檢查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工作的進展情況及其效果上。世行發布的跨境貿易指數選取的是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較高的上海和北京,如果將先進地區的貿易投資便利化舉措向其他地區尤其中西部推廣,就會帶來巨大的制度紅利。從國際制度環境看,為降低企業在國外面臨的制度性成本,應積極推進構建高水平自貿區網絡,形成新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幫助企業提升貿易協定中優惠政策的利用率;深化國際大通關機制化合作,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關合作,擴大與有關國家海關的“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等。
積極開拓“市場紅利”深度拓展外貿空間
穩外貿就是穩市場,既要重視開拓國際市場,也要重視挖掘國內市場,從而實現進出口平衡發展。一方面,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崛起,尤其是共建“一帶一路”為開拓新市場、創造新需求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我國帶來了巨大的國際市場紅利。2019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0.8%,高出外貿整體增速7.4個百分點,占比提高29.4%;對東盟、拉美、非洲進出口分別增長14.1%、8%和6.8%,其中東盟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另一方面,國內14億人口的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國內市場紅利日益凸顯。因此,一方面要繼續做好出口市場多元化。在繼續深耕發達國家市場同時,充分利用外貿大數據幫助企業在潛力市場準確錨定優質客戶,進行國際市場精準營銷。另一方面進一步擴大內需,繼續主動擴大進口。最近幾年,在多次降關稅舉措刺激下,消費品進口占總進口比重不斷上升,但2019年進口占比只有10%,而世界平均水平為20%,因此消費品進口還有很大潛力。尤其是為順應國內消費升級需求,可考慮進一步降低部分奢侈品和普通消費品關稅。另外,利用市場開放優勢,將進博會辦成金字招牌。
大力提升“創新紅利”快速增強外貿動力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正在進入萬物互聯的“數字化時代”,伴之而起的是以數字貿易擴張為主要特征的新全球化時代。要成為數字化時代的貿易強國,就必須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機遇,大力提升創新紅利,即源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等相互融合帶來的紅利。作為數字經濟第二、電子商務第一大國,為了搶占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發展先機,應及時研究制定數字貿易發展戰略,統籌“一帶一路”(側重數字互聯互通)、FTA戰略(側重數字貿易便利化)以及企業主導的eWTP平臺(側重推廣數字技術應用)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在提早部署、明確政策主張的基礎上,通過多邊、區域和雙邊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數字規則構建。并進一步擴大進博會的內涵和外延,加快打造數字進博會。(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副所長、教授 竺彩華 選自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