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盡早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正處于關鍵階段。隨著各地陸續開工復產,需要打響一場對外貿易“保衛戰”確保2020年對外貿易“扛得住”。
必須冷靜地看到,由于受疫情影響,外貿制造業不能盡早復工,企業在2019年訂立的外貿合同和采購意向因此將會受到損失,而在復工延遲條件下,企業仍需要承擔員工工資,這對不少中小外貿企業來說就是“雪上加霜”。疫情對企業最大的影響是現金流和經營成本的問題,這對外貿企業也不例外。因此,各級政府現在對企業最大的支持就是注入更多“確定性”的預期,盡快出臺刺激經濟增長、扶持中小企業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核心就是“減稅、降費、增貸”。近期,上海市、廣東省、成都市等地已經出臺全力防控疫情支持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減免租金、稅費減免、推遲調整社保繳費基數、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等在內的一攬子支持政策陸續實施,將為包括外貿企業在內的企業提供“強心劑”。現在的重點是要將這些“強心劑”真正注射到“病灶”,讓惠企政策的精準投放和靶向治療幫助企業盡早渡過難關。
外貿企業還面臨著與其他制造業企業不同的挑戰和難題。首先,訂單的履約風險必須重視。對因延期復工延遲交付的訂單,及時與海外買家溝通,通過書面形式(郵件、補充協議、重簽合同等)確定一定幅度的延長交貨期。而因疫情影響確定無法履約的訂單,應盡早取得中國貿促會出具的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努力爭取與買家協商解除合同,主動降低未來發生索賠或法律糾紛的風險。
其次,對可繼續履行的訂單,特別要重視運輸物流風險,不能讓千辛萬苦按期完成的訂單因為物流因素導致后續索賠。因此,關注國內高速公路、港口、機場等交貨地點的運營情況,對物流和倉儲狀態保持動態更新,在充分評估內陸運輸手段和運輸周期的前提下,盡力修改提單的最遲裝船日期,特別是采用L/C支付方式的訂單要預留好充足的裝船時間,避免單證不符的情形發生,將發生違約情況的概率降到最低。
再次,關注供應鏈風險。因疫情造成中國零部件供應中斷,韓國現代汽車已經暫停所有在韓國的生產線。這一事件說明,對外貿易“保衛戰”不能忽視供應鏈“保衛戰。作為全球產業鏈最重要的環節,中國供應鏈跑不動將牽一發而動全身。對于國內的外貿企業而言,同樣要重視供應鏈問題,要與自己的國內供應商保持密切聯系,評估供應商受疫情影響程度,確認復工時間、發貨安排等。在上游供應較為緊張的情況下,要制定國內供應商備選方案或適當增加庫存,確保原材料供應安全。從國家層面,要將因疫情帶來的對中國供應鏈的客觀、人為撕裂的烈度降到最低。
最后,對外貿營銷渠道出現低谷要做好預期。受疫情影響,近期,國內外重要的展會都不得不延期,部分國家入境限制和不少國際航班停運等因素將使外貿企業今年的展會營銷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客戶流失和訂單下降。與此同時,疫情持續下,電商渠道的流量和采購數據也在持續波動。特別是庫存和斷貨風險將與疫情發展態勢保持正相關關系,部分食品、肉類、雞蛋、蔬菜、農業產品等將面臨國外檢驗檢疫趨嚴等因素的影響。還要防止海外采購商利用商品檢驗檢疫手段克扣中國貨物、惡意壓價格現象發生。
此外,還要關注收匯風險。如遇海外買家因疫情原因提出拒收貨物或者拖欠貨款,出口企業應向買家明確指出此次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臨時建議并不包含可能限制出口的貿易措施,保存相關證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中國貿易報 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