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v在线,青青草青青操,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无限看推荐,韩国精品一区,国产精品黄色网,秋霞毛片亚洲午夜精品a,国产精品天堂网

2025-04-21 20:00 星期一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任正非管理思想(連載之一) [發布時間]:2019-09-11

返回 打印

 

作者  阮一峰

  前一段日子,網上出現了一個倉庫,收集了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的講話稿,從1994年直到2018年,一共400多篇。

  我把這些講話稿做成 epub 文件,每天睡覺前讀一點。足足兩個月,總算全部讀完了,一百多萬字。下面就是我的讀后感。

  我推薦大家也讀一下,眼界會不一樣。你會了解,年收入千億美元的公司怎么運作,最高層怎么思考問題,如何在全世界開展業務,十幾萬員工又怎么管理,獎金怎么分配。

  一、任正非的作用

  任正非說過一段話,解釋他在華為的作用。

  我剛來深圳,還準備從事技術工作,或者搞點科研的,如果我選擇這條路,早已被時代拋在垃圾堆里了。我后來明白,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永遠也趕不上時代的步伐,更何況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組織起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一同奮斗,你站在這上面,才摸得到時代的腳。

  我轉而去創建華為時,不再是自己去做專家,而是做組織者。

  在時代前面,我越來越不懂技術、越來越不懂財務、半懂不懂管理,如果不能民主的善待團體,充分發揮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將一事無成。從事組織建設成了我后來的追求。

  《為輪值 CEO 鳴鑼開道》(2011年12月25日)

  后來,任正非說得更直接:

  "我什么都不懂,我就懂一桶漿糊,將這種漿糊倒在華為人身上,將十幾萬人黏在一起,朝著一個大的方向拼死命的努力。"

  他做的就是制度設計和組織建設,將所有員工團結起來,集中力量,在公司的戰略方向上發起主攻。

  所以,他的講話內容大部分都跟企業管理有關,許多是非常細節的問題(如何建設駐外機構的員工食堂,就談了好多次),行業趨勢和未來方向他談得不多。這一點跟馬云正好相反。

  二、生存危機感

  任正非最大的特點,我認為,就是他有極強的生存危機感。

  任正非始終擔心,華為會生存不下去。這一方面因為他充滿磨難的個人經歷,另一方面也跟科技行業的激烈競爭有關。雖然很多創業者都是小心謹慎,但是像這樣懷有濃厚的危機感,彷佛災難隨時就會發生的企業家卻不多見。

  1997年,他說:

  成功不是走向未來的可靠向導,我們需要將危機意識更廣、更深地傳播到每一個華為人身上。

  誰能把我們打敗?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古往今來,一時成功者眾多,持久的贏家很少。失敗的基因往往在成功時滋生,我們只有時刻保持危機感,在內部形成主動革新、適應未來的動力,才可能永立潮頭。

我們要讓公司始終充滿危機意識,在做實中不斷優化自己。

  1998年,他說:

  我們的幼稚還體現在復雜的產品做得十分好,而應用在簡單地方就如此之差,遠遠不是科學的商人,這種不成熟性,處處都展示著公司的危機。

我們本來預測公司的危機可能在三年以后出現,而實際上,比這個估計更提前。既要發展,又要避開危機,唯有的辦法就是要大力加速改變現狀。

  1999年,他說:

  我們華為公司是一個隨時都會崩塌的危險的公司。危機是什么?危機就是我們還不知道危機在什么地方,或者我們感覺不到危機。如果知道危機是什么,華為就沒有危機了,就穩操勝券了。

  2001年,他發表了長文《華為的冬天》。

  我們正處在危機中,還有一項例證。就是處在危機并不認識危機,前方浴血奮戰,后方歌舞升平。

  在華為公司,我們的冬天意識是否那么強烈?是否傳遞到基層?是否人人行動起來了?

  公司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會破產,我們怎么辦?我們公司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災難。泰坦尼克號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怎樣來處理,我們是不是思考過。我們好多員工盲目自豪,盲目樂觀,如果想過的人太少,也許就快來臨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聳聽。

  如果華為公司真的危機到來了,是不是員工工資減一半,大家靠一點白菜、南瓜過日子,就能行?或者我們裁掉一半人是否就能救公司。如果是這樣就行的話,危險就不危險了。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么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失敗這一天是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 目前情況下,我認為我們公司從上到下,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危機,那么當危機來臨的時刻,我們可能是措手不及的。我們是不是已經麻木,是不是頭腦里已經沒有危機這根弦了,是不是已經沒有自我批判能力或者已經很少了。

  今年我們要廣泛展開對危機的討論,討論華為有什么危機,你的部門有什么危機,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機,你的流程的哪一點有什么危機。還能改進嗎?還能改進嗎?還能提高人均效益嗎?如果討論清楚了,那我們可能就不死,

  危機并不遙遠,死亡卻是永恒的,這一天一定會到來,你一定要相信。從哲學上,從任何自然規律上來說,我們都不能抗拒,只是如果我們能夠清醒認識到我們存在的問題,我們就能延緩這個時候的到來。

  在世界大潮中,我們只要把危機與壓力傳遞到每一個人,每一道流程,每一個角落,把效率不斷提升,成本不斷下降,我們就有希望存活下來。

  任正非自己也知道,他對危機看得比較重,但是認為這樣沒什么不好。

  全體員工要有悲劇感,也許只有強烈的悲劇感才能防止悲劇的真實上演。

  三、堅持主業

  正是由于強烈的危機感,他始終強調華為不能偏離主業,必須集中力量主攻戰略重點,牢牢占領市場。這樣才可能建立競爭優勢,不被對手輕易擊敗。

  雖然地處深圳,華為從來沒有去碰房地產和股票,不碰那些可以快速賺錢的行業,而是集中精力做強主業。

  1997年制定的《華為基本法》,第一條就是華為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只做信息設備供應商。任正非這樣解釋:

  華為決心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把自己的目標定位成一個設備供應商。

  這在討論中爭論很大的,最后被肯定下來,是因為只有這樣一種方式,才能完成無依賴的壓力傳遞,使隊伍永遠處在激活狀態。

  進入信息服務業有什么壞處呢?自己的網絡、賣自己產品時內部就沒有壓力,對優良服務是企業的生命理解也會淡化,有問題也會推諉,這樣企業是必死無疑了。

  在國外我們經常碰到參與電信私營化這樣的機會,我們均沒有參加。當然我們不參加,以后賣設備會比現在還困難得多,這迫使企業必須把產品的性能做到最好,質量最高,成本最低,服務最優,否則就很難銷售。

  破釜沉舟,把危機意識和壓力傳遞到每一個員工。通過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使內部機制永遠處于激活狀態。這是欲生先置于死地,也許會把我們逼成一流的設備供應商。

  《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1998)》

  任正非對華為的定位就是"做信息管道",不碰信息內容,唯一的目標是讓信息通過華為的管道流動。

  我們不可能建信息渠道,我們沒有那個能力。軟件業務我認為主要建立一個支持電信網絡寬帶化的構架,開放中間件平臺,讓別人的業務產品可以載在我們的平臺上。這個平臺支持擴大公司網絡產品的流量使用價值,至于管道內部的介質,由互聯網去做,我們不行。

  我認為華為的未來,要聚焦在網絡制造上,做一個好的管道制造公司,產品做到水龍頭為止。任隨風云變換,業務產品不斷興亡,土地與平臺只會越來越豐富。目的是支持網絡的競爭力。

  我每次批示,問你們是不是在做管道產品,不是做管道產品我認為就要切掉。將來一定會崛起一個偉大的管道公司,當然不一定是我們,但軟件不能分散公司的競爭實力。華為的軟件是為了推動管道的有效利用,未來寬帶的有線網和無線網的寬帶化,就是管道。所以我的批示是說:我們只做到水龍頭為止,水龍頭以外的東西我們暫時不要投資,否則的話,我們怎樣度過這場金融危機?這是我的看法,軟件怎么考核法?就和全公司所有部門一樣,正的現金流、正的利潤流、正的效益增長。

 《與IFS項目組及財經體系員工座談紀要(2009年2月6日)》

                                                                   ( 選自新浪科技網)

 

Copyright ? 2008 www.scoop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主辦方:舟山市對外經濟貿易企業協會 技術支持:舟山三合商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