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11月1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高度評價民營經濟在改革開放40年來為我國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充分肯定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明確提出了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政策舉措,為保持民營經濟發展良好勢頭注入了強大動力,為民營經濟走向更加廣闊舞臺注入了堅定信心。
近期,各地方、各部委正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11月19日,商務部在廣州召開內外貿民營企業座談會。商務部表示,將在搭建發展平臺、加大政策支持、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研究出臺更多務實舉措,協調推動政策落地見效,提供更多服務便利,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在國際、國內市場上謀求更大發展。
民營外貿企業是我國對外貿易的生力軍。海關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額達5.02萬億元,同比增長20.6%,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38.2%,比去年同期提升0.3個百分點。其中,民營企業出口額為3.37萬億元,增長17.8%,占出口總值的46.7%,繼續保持出口份額居首地位;進口額為1.65萬億元,增長26.8%,占進口總值的27.9%。
作為民營企業的組成部分,民營外貿企業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拓寬企業融資途徑、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等方面,存在相同的痛點和堵點。面對國際經濟貿易形勢的復雜多變,多數中小民營外貿企業在努力提升競爭力方面存在擴大市場多元化與商機尋找難、充分利用國家在對外貿易領域扶持政策難、在提升對外貿易規模與質量過程中獲得金融與信用支撐屏障高等特有的難點與困境。
助力民營外貿企業做大做強,要提供更穩定的政策預期。隨著國際貿易形勢的巨大變化,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對國際貿易秩序的沖擊正在不斷顯現,如何為民營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外貿企業提供更穩定的政策預期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在出口退稅政策方面,我國出口退稅政策經歷了頻繁的調整和變更,被賦予產業結構調整、貿易促進等多項目標,越來越成為政府的一項宏觀調控工具,其中的不確定性大大降低了出口企業獲得對未來稅負的穩定預期,某種意義上不利于外貿企業的經營決策,也提高了外貿企業的稅法遵循成本。
助力民營外貿企業做大做強,要提供更有力的政府扶持。對外貿易作為國內產業鏈的末端,其競爭力水平實際上是一國經濟政策對國內生產經營調節能力的體現。因此,針對當前國際貿易沖突與摩擦頻發的背景,對有發展前景的重點優質民營外貿企業,應通過給予金融和出口信用的傾斜政策,來助力度過暫時困難。同時盡快建立外貿企業受國際貿易沖突影響的補償機制,特別是扶持那些受影響較大的民營外貿企業,通過提供政府援助補償,支持他們盡快恢復并提高出口競爭力,讓民營外貿企業心中有數、心中有底。
助力民營外貿企業做大做強,要提供更充分的政府服務。政府對外貿促進的服務水平某種意義上對提升外貿競爭力的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是在財政、商務、稅務、海關、進出口銀行、出口信用保險等環節形成協同聯動機制,在提升貿易便利化問題上形成管用有效的“組合拳”,還是加快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打造智慧外貿平臺,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最大限度降低企業進出口環節的費用和制度成本,支持鼓勵更多民營外貿企業借助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政府在提供相關服務方面仍然大有可為。
面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國家政策要給力,切實有效地解決民營外貿企業遇到的貿易環節制度性障礙,最大限度地降低民營外貿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使之在提升產品競爭力方面獲得更多的資本和更大的動力。民營外貿企業自身更要努力,要從增強創新能力和產品轉型升級入手,來提升國際貿易競爭力,用好用足國家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主動開拓多元市場,推動對外貿易優化升級,為中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貢獻力量。
(中國貿易報 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