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4月9日刊登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的文章說,如今,中國在很多領域進步飛速,直逼美國,令美國頗有壓力感。這與日本曾經經歷過的情形非常相似。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對美國有很大的貿易順差,在被迫與美國簽訂“廣場協議”后,日元在短時間內迅速升值。這種劇烈變化也對日本的市場、產業、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中國應該吸取日本的慘痛教訓,提高警惕,謹慎行事。
現在中國不僅對美國,對很多國家都有貿易盈余。這說明中國在全球化體系中發展得很好,說明中國企業抓住了全球化的本質,獲得了利益。全球化是什么?全球化就是以低的價格生產質量好的產品。各國人民都喜歡物美價廉的產品,能生產物美價廉產品的國家貿易盈余自然就會增加。如今美國的貿易赤字,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深受美國人民喜愛。在深受貿易赤字困擾的同時,美國更應該反省的是本國的生產模式。
貿易保護主義的危害和自由貿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的不斷發展,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大量發展機遇。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國家對中國強大后會走向何方表示擔憂。在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國際關系,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中國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習近平主席的外交思想對于打消國際社會的擔憂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