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議會高票通過了一項決議,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而事實上,在15年前的入世談判中,條款已經明確規定,到今年12月,中國將自動獲得這一地位。
昨天,在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的第二次圓桌論壇上,原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在開幕式致辭中再次談起了這個話題。他的觀點直截了當:讓其他國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簡直是莫名其妙的笑話,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當時的談判,根本不是討論中國是不是“市場經濟國家”,而是中國的企業是否享有“市場經濟地位”,二者的主體是不同的。
俠客島今天分享龍永圖先生的這篇談話給各位,他的觀點很有啟發性。俠客島對本文略有刪減編輯,并添加了小標題。
全球化死了?
現在,整個世界對全球化的認識很不一致。有些人認為全球化還在發展,但也有很多人認為全球化正在倒退,特別是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全球化在倒退。有些人甚至認為全球化已經“死”了。
怎么看待全球化在世界的發展?為什么中國的智庫要推動全球化呢?因為只有全球化的進程繼續下去,中國的對外開放才有可能有一個大的環境。如果全球化已經“死”了,中國的對外開放也很難,外部環境會非常惡劣。
最近的美國大選很熱鬧,形成了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對峙。美國媒體最近有一篇文章提到現在美國的大選實際上是民族主義和全球主義的對抗。特朗普代表民族主義,希拉里在某種意義上還是代表著美國長期以來的主流,就是推動全球化。開始大家并不把特朗普當回事,現在看來已經成氣候了。這就說明在美國這樣一個國家里面的全球化倒退了,世界全球化的進程就可能受到重大創傷,真的可能會倒退。
在戰略層面上,我們對特朗普的觀點總可以發表一些意見。比如特朗普對美國外交政策的觀點是認為美國管的事情太多,要退回美國國內,以美國本土利益為重。國內有些人認為這樣也不錯,美國在我國南海的干預也會減輕。現在中國很多網民對特朗普很有好感,如果他上臺,中國在亞洲的事就好辦得多,美國就不會過多干預。
從國內的具體問題來看可能是這樣;但是,從總體上來講,特朗普的民族主義的觀點,特別是美國走向單邊主義,全球體制也就差不多了。我不能說美國起決定性的作用,但美國的走向對全球化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更不要說特朗普在貿易上的極端貿易保護主義――那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將是一場災難。
我們總是強調現在是和平發展的時代,只有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和平發展才能實現。這是符合我們利益的,也符合全世界國家的利益。
市場經濟
最近大家感到比較震驚的是,歐盟議會突然提出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也是反全球化的。他們完全是從歐洲的國家利益出發做出這個決議。但是,他們找到的是一個錯誤的題目和錯誤的目標,他們可以在歐洲內部推行保護主義,但不能把中國當成一個靶子。
事實上,這個事情完全搞“擰”了。從中國進行入世談判的那一天開始,不是人家承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而是每一個代表,從美國到歐洲逼著中國人承認搞市場經濟。
1992年,自小平同志提出“市場和計劃”的問題以后,一直到1992年,才解決一個問題:中國搞不搞市場經濟。中國從1986年開始進行談判,一直到1992年,這六年間,是他們逼著我們承認搞“市場經濟”。當時的矛盾焦點是,我們不承認搞市場經濟,人家逼著我們搞市場經濟。最后我們說“好,我們搞市場經濟”,但是要加一個尾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家說“管你搞什么市場經濟,只要搞市場經濟就行”。所以這才解決了中國入世最大的問題。不是他們承不承認,而是中國想不想搞市場經濟的問題。
后來我們在入世協議中專門加入了市場經濟地位的條款。這個條款是在反傾銷的特定范疇里提出的“要承認中國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是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如果中國企業能夠證明自己搞市場經濟、取得了市場經濟地位,中國企業在反傾銷的調查中就可以使用WTO的一般條款,否則要使用替代國條款。
當時,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是非常基礎性的條款,不涉及到國家的市場經濟地位,是講到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之所以接受了這個條款,主要是當時中國的很多外貿企業相互殺價,你說這個杯子5塊錢,他說4塊5、3塊5。當時討論是不是接受這個條款的時候,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