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口競爭不斷加劇、國內消費市場日益壯大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開始試水國內市場,進行內外銷一體化布局。然而,在這一過程中,電商等新型營銷模式成本逐步增加、國內外消費者喜好不盡相同這兩點成為擺在這些企業面前的難題。
當前,消費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第一拉動力,龐大的國內市場加速吸引著外貿企業殺出“回馬槍”,搶奪國內市場。在日前閉幕的第119屆廣交會上,記者隨機采訪了十余家外貿企業,其中絕大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著手做內銷,超過半數打造了專門的內銷品牌,多家外貿企業的內銷占比已經達到30%。
企業人士認為,現在一方面出口市場出現萎縮,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另一方面國內消費市場在壯大,電商等新型營銷模式逐步成熟,這為企業布局內銷市場、推動內外貿一體化帶來了機遇。不過,進一步推動內外貿一體化還需要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
企業加速布局內銷市場
“如今公司的產品真正實現了銷往全球。”廣州國靖辦公家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房弘達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達了對公司內外銷一體化布局的驕傲之情。
房弘達表示,國靖集團1979年成立于中國臺灣,專業生產辦公座椅和辦公沙發等產品,注重質量和研發設計,產品走高端路線,起初主要針對歐美市場,其中北美市場一度占公司出口市場的40%。然而,隨著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國靖集團逐步調整了市場布局,1995年在廣州設廠,并逐步在北京、上海、成都、鶴山等地建立了生產基地,大力開拓大陸市場。“現在的行銷網絡遍布中國各大中城市,內銷占總銷售額的比例達到30%。”
在第119屆廣交會上,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參展企業對國內市場熱情高漲。在記者走訪的十余家外貿企業中,至少有八九家已經著手開發國內市場,而且超過半數的企業專門打造了針對國內市場的品牌。不少企業負責人表示,現在出口市場逐步飽和且風險加大,中國消費市場快速壯大,正是加快布局國內市場、走內外銷一體化道路的大好時機。
湖南華聯瓷業股份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歐陽黃俊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主要生產陶瓷餐具,1966年創建后逐步形成了比較健全的產業鏈,能生產多元化產品,加上設計精美,很受消費者青睞。現在通過國內的超市、百貨商場、電商等渠道,銷售形勢非常不錯,今年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18%。
擴大內銷要迎難而上
“以前做內銷只能走超市、百貨商場等線下渠道,但門檻很高,難度非常大。”江蘇徐州一家玩具出口企業總經理的話道出了不少企業的心聲。
江蘇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經理孫進琦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傳統的實體店做內銷會遇到兩大現實難題:一是超市或商場的空間有限,會設置較高的門檻來選擇企業,而且入駐之后還要繳納名目繁多的進場費用;二是貨款回收周期長,少則數周,多則半年,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資金壓力。
隨著電商甚至微商的快速發展,外貿企業拓展內銷市場變得更加容易,這也成為推動內外貿一體化布局的重要推動力。不過,也有不少企業反映,網絡營銷成本在逐步增加,尤其是競價排名以及店面裝飾,不少企業每年在電商宣傳上投入的成本不少于10萬元人民幣。
除了市場環境,企業推動內外貿一體化還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國外消費者的喜好和國內不盡相同,有時差異還很大。這要求產品在用料、設計、功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企業該如何在眾口難調中做大市場?
“既要堅持產品的質量,還要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注重產品的研發設計。”瑪戈隆特骨瓷(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春陽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公司主要銷售骨瓷餐具,針對不同市場設計開發了不同的產品系列,在色彩、圖案、造型等方面都有區別。此外還發展了面向高端市場的產品定制,“多元化的戰略才能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國際商報 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