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達2.09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0.8%。其中,出口1.23萬億元,下降3.2%;進口0.86萬億元,下降19.7%。
少有的“三降”局面讓今年的外貿開局充滿寒意,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的話來說,1月份的外貿數據“確實不好看”。
所謂“春節因素”受質疑
似乎是為了讓數據好看些、下降程度緩和些,海關總署在公布數據時強調指出,“春節因素對每年年初進出口同比數據影響較大。經過季節調整后,1月份,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的降幅分別為7.1%、1.3%和14.4%。”
記者發現,在海關總署公布統計數據后,多家媒體在發布新聞時都直接引用了上述這段文字,但是,其中的“春節因素”卻讓人有些不明就里。記者直接咨詢了幾位同行,他們也表示“確實看不懂”、“想知道這種所謂的‘季節調整’是如何計算的”。
白明直接用了“驚詫”來質疑海關總署的數據。他說:“去年大年初一是1月31日,占用1月份1個工作日。今年春節完全發生在2月份,1月份的工作日一天也沒占用,并沒有春節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季節調整,也應該讓數字更加難看才對,怎么海關對進出口貿易額下降數據進行季節調整后,反而縮小了降幅?應該擴大降幅才講得通??!”
“看來用節日因素解釋1月份進出口同比下降不合理,只能說明目前的外貿環境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差。在經濟減速且外部環境不給力的情況下,對外貿的預期值不能太高?!卑酌髡f。
人民幣貶值仍難刺激出口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分析1月份外貿數據波動較大時指出,“不排除匯率波動對出口有影響”。
但是,這種解釋也讓白明感到費解:“1月份的匯率波動是貶值波動而不是升值波動,對出口理應有所刺激。事實上,從去年12月份開始,人民幣就已經貶值,貶值效應也該有所體現?!?BR> 記者了解到,自從中國人民銀行去年11月意外降息后,人民幣立即結束升勢。特別是今年1月末,人民幣對美元明顯貶值。去年12月31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為6.1190,2月2日已貶至6.1385,貶值幅度達到3%。
“現在看來,匯率貶值對出口的刺激只能說力度不夠。如果沒有人民幣貶值,很可能出口數據更難看?!卑酌鞅硎?,2014年,中國在對外貿易方面出臺了不少含金量較高的政策,包括5月份的“國16條”和9月份的“國9條”,今年年初又抬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國家對于外貿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可謂不大,政策的含金量不可謂不高,又趕上了人民幣貶值,有這么多有利條件都沒有阻止住1月份的外貿下滑。透過現象看本質,只能從更深層次去查找原因,這就是國際產業結構出現再轉移的趨勢。
白明指出,現如今,國際產業結構出現了新一輪的再轉移,對于中國而言甚至是雙向轉出,一方面,一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價格競爭力更強的東南亞國家。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產業回歸發達國家。這樣,中國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的產業基礎需要重新鞏固夯實,核心就是要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技術要素對于產業的貢獻程度,突出產業發展的創新驅動,加快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
外貿回暖有動力
盡管在外貿數據上存在質疑,但是,業內專家還是強調不要拘泥于單個月的數據去分析全年的外貿走勢。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指出,外貿數據月度波動很大,很難用一個月的數據代表全年。在企業經營“買漲不買跌”心理的影響下,大宗商品價格未見底,企業并不會加大進口,這是符合常理的。
對于很多出口企業來講,開年首月的“失利”也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河北一家塑料制品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1月份的訂單確實不多,但是并不值得恐慌?!拔乙呀浗o廠里的工人放了假,放假前我就告訴他們,過個好年,節后大家好好干,爭取打個翻身仗?!?BR> 企業有信心,利好才能更快地傳導到實體經濟。記者了解到,近期,國際油價已出現反彈跡象,再加上美國經濟向好、人民幣貶值以及中國央行的降準舉措,均可構成中國外貿回暖的動力。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1月份非農就業崗位增加25.7萬個,經濟前景保持樂觀,這將帶動中國外需改善。歐央行推出QE,3月起每月購入600億歐元債券,也將有助于提振歐元區經濟。業內專家普遍認為,今年的外貿運行外部環境總體略好于去年,加之相關政策不斷完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加快推進,高水平的自貿區網絡正在構建以及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等新興貿易方式蓬勃發展,中國外貿有望保持適度平穩增長。 (中國貿易報 高洪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