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是歐洲一個水上旅游小鎮,人們出行靠船靠橋,生活悠閑安逸。
在這座水上小鎮,最大的特色就是各式各樣的橋,或橫或臥、或高或矮。但你在這個小鎮,看不到一座新建的橋。你所看到的這樣橋,都是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前建造的。
古橋經過那么多年的日曬雨淋、河水浸泡,依然堅固挺立,沒有一座橋讓人感到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走在橋上,船行在橋下,悠然自在。
更讓人感到奇怪的是,無論大橋小橋,在最顯眼的地方,不是懸掛著巨大的廣告,而是刻著這座橋設計者和施工單位的名稱,還有所有施工者的名字。以前我看到的大橋小橋都只有橋名,鮮有看到上面刻著設計者,施工單位以及全部施工人員的名字,因此覺得烏拉小鎮政府對設計者、施工單位、施工者是多么尊重啊!
可導游和當地人卻給了我們這樣一個答案:在橋上刻上他們的名字,并不是為了讓他們有成就感,而是在增加橋梁設計者和施工者的責任感――當橋有質量問題時要追究責任。
低頭深思,不得不佩服這種睿智:每座橋上刻上承建者的名字,是讓他們承擔一種責任,一種永遠推卸不掉的責任!更是督促他們在建造橋的時候,傾盡所有智慧,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到盡善盡美,不讓橋在建成之后有后顧之憂。所以,烏拉鎮的橋,每一座都是有擔當的橋。(倪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