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我國外貿增幅出現大幅下調,主要是受到人民幣快速持續升值與外需低迷的影響。”日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商務部例會上表示,預計未來幾個月,人民幣升值還會對企業產品出口產生不利影響。
外貿利好消化殆盡
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中國進出口總額10.51萬億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下同)增長10.9%。其中,出口5.51萬億元,增長13.5%;進口5萬億元,增長8.2%;貿易順差5079億元,增長1.2倍。前5個月,我國與歐盟雙邊貿易下降2.8%,與日本貿易額下降8.9%。而5月份,中國出口1.14萬億元,增長1%;進口1.01萬億元,下降0.3%。與4月份出口增14.7%、進口增16.8%相比,進出口數據相當“難看”。
“中國今年前4個月外貿實現增長相當程度上得益于去年底實施的外貿穩定政策和部分外需市場的回暖,但這些有利因素到了5月份基本消化殆盡”沈丹陽表示,增速大幅下降是當前外貿形勢復雜嚴峻的真實寫照,是多重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根據企業反映,人民幣升值和外需不振是制約國內產品出口的兩大主因。
沈丹陽進一步分析稱,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幣持續快速升值,由于出口利潤空間大幅收窄,企業經營信心不足,前幾個月有單不敢接的現象已經很突出。
據相關數據顯示,受人民幣升值影響,83.7%的企業反映出口利潤下降,50.7%的企業訂單減少,38.1%的企業只敢接短單,不敢接長單。他說,當前,日本等國競相實施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貨幣被迫大幅升值,今年以來,人民幣對日元匯率升值超過13%。國內工業生產的放緩和國際商品價格的下跌也是進口低迷的主要原因。
據統計,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增速比4月份回落0.1%,國內工業生產持續低位運行,影響了進口需求。
此外,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也是今年5月份進出口同比增速大幅下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沈丹陽表示,全年外貿總體形勢比較嚴峻,要實現預期的宏觀目標要克服很多困難。
企業叫苦不迭
再創新高、又創新高已然成了人民幣匯率的代言詞,這也讓國內外貿企業叫苦不迭。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數據顯示,6月17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598,較前一交易日繼續上漲9個基點,首次突破6.16大關。
對于人民幣匯率的飆升,企業也毫無辦法,語氣中充滿無奈。“和客戶簽的訂單一直都是用美元結賬的,現在人民幣升值太快,我的收入銳減。”vivian,iococ咨詢公司的高級客戶經理對《中國貿易報》記者抱怨道,去年,為一個客戶做咨詢,能掙到1000美元,折合人民幣6500多,現在也就6000元。
“由于人民幣漲得快,客戶都不愿意改用其他的結算方式。”vivian對記者說,這使企業的利潤大幅下降,現在只要客戶錢一到賬,財務就趕緊兌換成人民幣。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10萬美元的單子,人民幣每升100個基點,利潤就損失1000元。
據了解,為了規避匯率波動的風險,如今企業在簽單過程中會考慮到人民幣升值的因素,訂單中明確規避掉匯率波動的風險對企業利潤的擠壓。
不過,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的速度超出預期,這讓企業規避風險操作難度增大。同時,多用人民幣結賬也成為企業考慮的手段之一。
“改成人民幣或者歐元結賬對于和美國做生意的企業來說真的很難,現在我的公司都盡量接小單、短單,以求減少匯率波動的影響。”華林有限公司經理魏明對記者表示,如果人民幣再這么漲下去,企業真快關門了。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人民幣升值從三個方面對中國制造業形成壓力:一是由于流動性泛濫國際熱錢作祟,熱錢和銀行通過高利率極大地擠壓了制造業的資金生存空間;二是由于熱錢投機房地產推高了房價,使得人工成本大幅攀升,企業生存更加艱難;三是由于“中國制造”惡性競爭,根本無法和西方壟斷性的銷售渠道議價,不得不承受人民幣升值的絕大部分成本。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研究開發中心主任黎友煥曾對記者表示,如果人民幣升值到6,中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都該進入“死胡同”了。(中國貿易報 王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