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廣交會期間了解到,在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廣交會企業參展費基本保持穩定,多數企業表示尚能承受。但仍有四成企業(尤以中小企業居多)的參展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無形間會錯失不少與客商“牽線搭橋”的機會。
在國際經濟形勢“能見度”不高的情況下,參展對于外貿企業而言似乎是一個兩難選擇:不參展維系不了客戶,參展了又擔心白花錢。
參加第113屆廣交會的中小型展商對國際商報記者坦言,與一些專業展會相比,廣交會的參展成本并不低,但尚在可承受的范圍內。來了至少可以保持“曝光度”,防止老客戶被其他企業搶走。
這造成展位難求。據統計,本屆廣交會展位的滿足率為60.33%,約有四成企業的參展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部分展商希望廣交會能更多地向中小企業傾斜。
展費與效果之辯
“隨時露一露,增加知名度。”在權衡來廣交會參展的利弊之后,中山市金日經貿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依然選擇前來參展。
這家燈具外貿商所購的展位約9平方米,費用在2萬~3萬元之間。“與香港禮品展相比,廣交會的參展費用確實較高。”他說,而且香港禮品展的商品領域更加專業,成交率要高于廣交會。
2009年,由于被黑中介“忽悠”,金日經貿交了一個廣交會展位的錢,卻發現展位要與別家合拼。原本的布展計劃被打亂,參展效果可想而知。時隔4年,金日經貿為何再次踏上廣交會征程?
“還是得來,不然客戶就不記得你了。”該負責人說。
這得到了浙江華立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湯彥的共鳴。雖然已經連續參加廣交會5屆以上,效果也被外需不振等因素拖累,但“一屆不來,客戶就會被別家搶走”。
不過對廣交會專業性的質疑,他有自己的看法:“專業展會雖然專業,但采購商的面較窄。我們在廣交會上接觸的客戶反而會更多。”
安徽皖投新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所花費的展位費也在3萬元左右,雖然上屆購買樣品的部分“準客戶”音信全無,但外貿員黃鶴認為總體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去年我們的營業額約1000萬元,3萬元的參展成本能夠承受。如果你在廣交會簽下一個訂單或成功培養一個客戶的話,回報率也是相當高的。”黃鶴說。
展位費總體穩定
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廣交會新聞發言人劉建軍表示,廣交會參展成本與國際大型專業展相比不是很高,而且在運營成本高企的情況下總體保持穩定:“這幾年展位費用基本上沒有提高,但人工成本、服務硬件和水平不斷提升,所以價格上沒有調整就是最大的優惠,保證企業在穩定的參展成本下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劉建軍說。
依據第112屆廣交會的展位費用標準,第一、二期展位費26000元/個,其中自行車、摩托車展位費27000元/個,大型機械展位費29000元/個,餐廚用具、玻璃工藝品展位費27500元/個;第三期展位費25000元/個,住宿費2700元/期/人。
處于較好地段的品牌特裝展位,成本則較高。據一家江西品牌企業透露,展位費共12萬元(含裝修)。
盡管參展費用是筆不小的開支,但本屆廣交會還是對參展企業進行了“幫扶”。比如本屆廣交會鼓勵參展商自己邀請其客戶前來參會,邀請客商數量位于前列者,可以得到主辦方的一個大禮包:為受邀前來參會的采購商提供免費住房。
此外,采用低碳環保的材料進行展位裝修的展商也可以免交一部分費用。
呼吁多扶持中小企業
一位中小型展商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與大型品牌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有時搶不到攤位。
據統計,本屆廣交會境內外參展企業比上屆減少94家。劉建軍回應稱,此舉是為提升廣交會參展商的質量,滿足了部分品牌企業擴大展位的要求。
本屆廣交會展位的滿足率為60.33%,這意味著約有四成企業的參展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其實大型企業參展與否對其自身的影響并不是特別大,很多真正有需要的中小企業卻進不來。”上述企業負責人說,“而且出國參展的話,地方政府會給我們一些財政支持,但參加國內展會就沒有。”
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不少地市曾對企業參展廣交會實行費用減免。比如安徽省在第105屆、106屆和107屆廣交會期間,為每個展位一次性補貼2000~3000元,直到第108屆才停止補助。
即使金融危機結束,一些地方政府仍有鼓勵政策。第110屆廣交會舉辦之時,浙江嘉興市就曾對64家小微企業的82個展位減免2200元,相當于減免約8%的費用。(國際商報: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