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已經(jīng)成為我們平時交往中最常見的方式之一,而不少企業(yè)家就是在這最放松的喝酒吃飯中見微知著,識人用人。
李嘉誠喜歡從選座位識人。如果吃飯時,有哪位喜歡選領導身邊的位置坐,他覺得此人過于“積極”,心術可能不正;而有的人老是挑離領導最遠的位置,這種人要么太膽小,要么心里有鬼,他也不看好。
潘石屹有一次想挑一名財務人員。本來看中了一個小伙子。可是一次吃飯時,他發(fā)現(xiàn)那人看到桌上有一包名牌香煙,便很主動地拿著煙來給大家發(fā),可因為很多人不抽煙,所以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直到吃飯結束后,還剩下不少,他就把剩下的煙放進了自己口袋帶走了,就這樣,潘石屹否定了此人。
玻璃大王曹德旺喜歡吃飯時也非常清醒的人。一次他招人,4個年輕人都很優(yōu)秀,讓他難以定奪,于是他便請4人去吃餃子。吃的時候,他與大家談笑風生,飯后他問4個人吃了幾個餃子,其中3個人說不知道,只有一個說自己吃了32個。于是,這個人被錄用了。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有一次和員工去吃飯時,一共去了8個人,而剛好有一道菜是8塊肉,這時,有一個員工特別喜歡吃,便吃了兩塊,這樣就有一個人沒吃到此菜。許勝雄事后說:“這種人,即使能力再強,最多只能當副總,不可能當總經(jīng)理,因為他沒有分享的概念。”(苗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