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盟的貿易正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長,這對雙方企業(yè)都是巨大的商機。”率中國企業(yè)家代表團訪問柬埔寨和越南剛剛回到北京的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馬明強說,“只要找好定位,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中國企業(yè)在東盟市場將會大有作為。”
雙邊貿易保持每年25%高增長
“中國與東盟建立友好對話機制20多年來,貿易額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長,說明中國與東盟商品存在很大的互補性。”馬明強秘書長說,這種互補性正是雙方貿易保持高速增長的關鍵動力。
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11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達3623.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4%。今年1月,東盟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
馬明強秘書長表示,中國與東盟貿易增長的動力,來源于四大方面。
首先,中國與東盟自身經濟都在快速發(fā)展,對外部市場的需求也在上升。
其次,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建成,使中國與東盟經濟的巨大互補性得到進一步釋放,這是雙邊貿易增長的重要動力。中國需要東盟的機電產品、電子元器件、棕櫚油、橡膠、油氣等,東盟則從中國進口大量的機電產品、日用商品、紡織原料等。目前,雙方都是國際經濟一體化和國際產業(yè)鏈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找到了各自的定位。
第三,中國與東盟良好的政治關系和完善的各層級合作機制,為雙邊貿易往來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和機制性保障,確保了貿易往來的順利發(fā)展。
第四,中國與東盟水路、陸路互聯互通,地緣優(yōu)勢為經貿往來提供了便利。
馬明強秘書長說:“自貿區(qū)建成后,我們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間成了受益者。我們吃的水果、用的橡膠制品、電子元器件等等,很可能來自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
中國企業(yè)應加快走進東盟步伐
從2008年開始不斷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外向型企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這些企業(yè)應該如何走出去、走向哪里,成了一大難題。
“不論從哪個方面看,強調東盟對中國的重要性都不為過。中國企業(yè)在走向世界之前,何不先走向周邊國家?”馬明強秘書長對記者更明確地說,東盟應該成為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首選目的地。
馬秘書長介紹說,從地緣上講,東盟總面積約44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6億,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更擁有巨大的勞動力資源。以越南為例,8700萬人口中70%都在40歲以下,這將為中國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yè)“走出去”提供有利的條件。
東盟國家大多是新興市場,經濟在高速增長,社會需求在日益上升,對中國企業(yè)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一些東南亞國家雖然經濟發(fā)展非常迅速,但一些基礎工業(yè)卻仍然落后,甚至沒有一家成規(guī)模的水泥廠,這也就為中國企業(yè)提供了商機。東盟已經制定了互聯互通的發(fā)展藍圖,多個成員國都在加快鐵路、港口及航空港建設,中國企業(yè)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相當大的優(yōu)勢,雙方合作潛力很大。
馬秘書長還表示,中國政府的支持,也是中國企業(yè)走向東盟的有利條件。他說,近年來,中國政府鼓勵更多企業(yè)“走出去”,中國政府建立了總規(guī)模為100億美元的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承諾為東盟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數百億美元的信貸支持。另一方面,東盟國家也歡迎中國企業(yè)投資合作。雙方在文化、生活方式上也比較相似。如此好的背景,如此多的商機,中國企業(yè)應該抓住機遇,加快走進東盟的步伐。
雖然有人質疑東盟市場機制尚未健全,企業(yè)投資與經營充滿了不確定性,但馬秘書長強調說,東盟一些成員國市場確有不完善的地方,這也是發(fā)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應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解決。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一些外國企業(yè)進入中國市場時,也有類似顧慮,但那些企業(yè)投資了,站住腳了,也就抓住了商機。應該看到,東盟一些國家盡管存在種種問題,但總體是朝著好的、不斷完善的方向發(fā)展。
促進中國與東盟民眾互相了解
馬明強秘書長對記者表示:“不論是促進投資貿易,還是加強教育文化交流,最終都依靠人員往來。只有人員往來,才有相互了解,才能為雙邊關系長遠發(fā)展打下深厚的民意基礎。促進雙邊人員往來是中國-東盟中心的核心使命之一。”
據馬明強秘書長介紹,中國-東盟中心自2011年8月試運行以來,在貿易、投資、教育、文化和旅游5大工作領域開展了推廣工作。目前中心仍處于起步階段,正在與各方協商,建章立制,未來的長期目標,是為中國與東盟的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務,而這最終都將落實到具體的人員往來。
目前,中國與東盟正在積極落實“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通過擴大留學生互派規(guī)模,努力實現2020年東盟來華留學生和中國到東盟的留學生都達到10萬人左右。馬秘書長說:“只有真正學習和了解對方國家的語言、歷史和文化,才能為將來的合作、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國青年報 陳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