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7月10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703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8%;上半年貿易順差為449.3億美元,收窄18.2%。但是,亮麗的數字絲毫不能掩蓋行業中存在的問題。作為外貿主管部門,商務部官員及其研究機構在多種場合表態,指出中國外貿面臨的困難和壓力正在增大。行業人士指出,中國要保持一個有利的出口環境,掌握外貿轉型壓力的“度”,沒有壓力不行,壓力太大也不利于轉型升級。
“人民幣一直升值,原材料價格大漲,用工成本也在增加……現在,工廠老板看工人的臉色,只要愿意來,工錢好說,福利好說,休息時間好說;外貿公司看工廠的臉色,工廠說什么時候交貨就什么時候交貨,工廠說漲價就漲價,訂單圖紙有變動,工廠還會找外貿公司的茬兒;但是,總的來說,還沒有誰敢給老外臉色看。國外市場蕭條,碰到有詢盤問價的國外客戶,那簡直就跟遇到了救星一樣,看人家的臉色就是了。”常州一家外貿進出口公司的業務員張潔在電話里對記者如是抱怨。在這家外貿公司工作多年,她的感觸是:“大家都在看別人的臉色謀生計啊!可是,今年靠外貿生意掙點兒錢,怎么就那么難呢?”
“這做生意也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可是目前來看,今年的‘光景’確實怪,什么不利因素都趕到一塊兒去了――一方面,外因來講,國際市場大氣候不行。另一方面,內因最主要。這做生意要跟人、財、物打交道,可是現在,都說用工荒、漲薪潮,工人的工資節節攀升。在錢方面,要不就是貸款難、資金成問題,要不就是人民幣升值,掙回來的外匯會縮水。而這原材料漲價,已經是漲得大家心都麻木了的。”來自河北省衡水市皮毛皮草交易重鎮大營鎮的叢先生做了多年裘皮服裝買賣,迫于今年的形勢壓力,已經“賦閑”在家,3個月沒做任何生意了。
熱臉貼不了冷屁股
“是金融危機還沒過去嗎?這國外市場怎么還是過不來一點兒暖和氣兒?”叢先生告訴記者,閑著的這幾個月他沒在家坐著,開著車跑遍了河北省內的滄州市肅寧縣生皮毛皮市場、保定蠡縣留史鎮的原料皮集散地,還有辛集市的皮革、毛領、帽條深加工市場。一路走下來,他覺得,今年的行業形勢普遍不好,原因之一就是,國際市場根本就沒“火”起來,需求沒那么多。
“咱折騰得再熱鬧,人家不買咱的東西,那不是熱臉貼人家冷屁股嗎?現在的行情不好,做生意也是賠,閑著的或者回家種地的,反倒賺了。”叢先生說。
據記者了解,叢先生所在的大營鎮,裘皮產業歷史由來已久,可以說是村村干皮毛、戶戶搞加工、人人懂經營,像叢先生一樣既是農民又是老板的人比比皆是。當地生產的水貂服裝,早就在俄羅斯、日本、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聲名鵲起,黑龍江的黑河、綏芬河等中俄邊貿市場以及北京雅寶路市場的裘皮服裝也大部分產自大營。
小地方的服裝加工熱情,難免會被大市場的冷漠所傷。此前,對于中國今年上半年進出口和出口額同比增速放緩,就有西方媒體認為,全球開始對中國制造的產品“喪失熱情”。
是“中國制造”本身沒有魅力了嗎?這倒未必。
日前召開的中國對外經貿2011夏季形勢分析會上,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全球各國都在自顧不暇,忙著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尤其是美國、歐洲和日本這三大經濟體都受到短期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疲軟狀態,難免會讓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外貿出口承受壓力。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寶榮表示,首先,美國6月份公布的經濟數據因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環比上升的物價指數令投資者喪失信心。特別是6月底,美國寬松量化的貨幣政策已經結束,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會不會出臺也是眾說紛紜。其次,希臘債務危機再次刺痛歐洲的神經,違約擔保成本升至歷史新高。盡管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新的救助措施,但在實施和推進的過程中仍將面臨不少變數。如果希臘經濟得不到振興,債務危機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再其次,鑒于日本地震及其仍然未結束的核危機,日本經濟是否會陷入長時期的衰退也是一個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素。最后,中東、北非動亂還沒有平靜,繼續發展下去,將嚴重影響這一地區的經濟,進而影響到進口需求。總的來說,當前世界經濟增長缺乏強有力的動力。
出口最愁收款難
只期盼金融危機早點過去,卻沒料到后面還有歐洲債務危機。國際市場的疲軟和蕭條,以各種表現傳導到叢先生所在的大營鎮,給這里不大不小的縣域經濟帶來了沖擊。
“有的人擔心沒有訂單,可是有訂單的,很可能抓住的是個燙手山芋,到頭來栽得更慘。”叢先生告訴記者,“在我們那兒,有的老板消息靈通,知道外圍市場不安定,沒下那么大本兒,沒做出口的單子。可是我知道的,還是有幾家冒了大風險,賠了個底兒朝天,給歐洲的客戶做了水貂皮草這類高檔的衣服,結果貨出去了,錢收不回來了,少說一家也要損失個百萬元吧。”
對于當地風險承受能力小的這些“土”老板,遇到這種風險,哪怕是“求爺爺告奶奶”,看盡客商臉色,錢能收回來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了,損失,只能自己承擔。相比之下,近年在海外出口中大顯身手的宇通客車集團栽了跟頭,卻出現了“天使”來相救。
在宇通的海外戰略中,古巴市場成為最重要的出口地。令人記憶猶新的是2007年的一筆大單,宇通集團與古巴簽訂3.7億美元出口客車合同,令宇通載譽國內。在這則重大利好消息的背后,卻隱藏著不為外界所知的風險。
“在企業海外出口中,有客戶告訴你,到貨后4年才能完成付款,這種大單接還是不接?”7月5日,宇通客車總經理牛波的反問,再次暴露出企業出口貿易中面臨的海外風險。
宇通集團也著實在古巴市場觸了礁。從2009年開始,受國際金融危機以及颶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古巴經濟情況出現惡化,直接導致對中國企業的支付款項出現了不同程度拖欠,在宇通集團項下累計欠款總額超過了1億美元。而2010年,宇通客車營業收入為134.79億元人民幣,凈利潤8.6億元。這意味著,古巴的累計欠款總額,已經與宇通客車一年的凈利潤相差無幾。
“對方說現在沒錢了,沒辦法支付,你說怎么辦?”宇通集團一位人士無奈地表示。更令宇通擔憂的是,眼下,隨著國內人民幣不斷升值和央行利率上浮,這筆巨額款項還面臨著不斷縮水的壓力和高成本使用壓力。這筆損失如果不能及時挽回,勢必會對宇通集團資金鏈正常運轉造成嚴重影響。
好在當初是由于國家政策性保險機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介入,宇通集團才欣然放心地簽下了古巴訂單,“東窗事發”后,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河南分公司近日不得不為其買單9900萬美元。宇通集團這筆4年后沒能收回的貨款,總算沒有打了水漂。
原料進出口劫數難逃
國外客戶拖欠貨款的風險在今年上半年屢有出現,或竭力追討、或找人買單,都讓中國出口商吃了啞巴虧,有苦難言。而中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下對原材料定價權幾乎全面崩潰,在貿易摩擦中的一再“遺憾”,讓中國的貿易環境變得更加嚴峻。
鐵礦石價格戰場從爭吵不休的談判桌上轉移到指數工具后,整個鐵礦石市場的游戲規則被徹底改變。指數的選擇和制定,成為決定鐵礦石生產商和中國鋼鐵行業勝負的關鍵。這種形勢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也在醞釀推出自己的鐵礦石指數。
但是,就在業內人士還在爭論國外礦商是否會把中國版鐵礦石指數放在眼里的時候,鐵礦石指數編制機構普氏能源資訊公司收購了環球鋼訊集團及其旗下TSI指數,讓原本行動就滯后的中國鋼鐵行業陷入了更加被動和尷尬的局面。
據聯合金屬網的分析師說,經過合并,三大礦山對重組后的普氏指數更是寵愛有加,中國指數短期將難以與之抗衡。
中國進口鐵礦石的咽喉被外人牢牢扼住,現在,中國工業原材料出口的自由,卻也將受他人禁錮。
7月5日,WTO爭端解決機構向WTO成員國散發了關于歐盟和美國訴中國限制鋁土、焦炭、螢石、鎂、錳、金屬硅、碳化硅、黃磷和鋅等9種原材料出口一案的專家組報告,報告稱中國對9種原材料設立出口限制及關稅不符合WTO規定,是不公平的保護主義安排,駁回中國政府所稱的有必要為保護環境而限制出口的說法,促請中國取消有關安排。
對此裁定,中國商務部已于近日表示了遺憾。
事實上,設置關稅和配額來保護國內資源是有道理的,WTO也有這方面的規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分析指出:“中國對原材料限制出口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是保護資源及環境、調整經濟結構,并不違反WTO公平貿易的精神。有些國家利用WTO的相關政策為自身謀取利益,在需要中國低價產品時要求加大出口,不需要時又大力打擊中國企業,這才是不公平的做法。”
另外,也有業內人士警告,WTO此次針對9種產品的報告只是投石問路,很可能會成為日本、美國和歐盟下一步就中國稀土出口配額提起訴訟的“判例”。眾所周知,稀土是戰略性資源,目前中國出口量居全球之首。如果稀土資源出口閘門被撬開,中國在生產資料貿易市場的話語權將徹底喪失。(中國貿易報 李可 商洪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