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世貿司
今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第十個年頭。入世的十年,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之一,在這一時期,中國商務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
2011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十周年。過去的十年,是我國發展史上不平凡的十年,我們積極利用多邊貿易體制,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經濟總量全球第二、出口第一、進口第二的經濟貿易大國,在WTO決策體系中從“新成員”成長為成熟的成員并躋身核心決策圈。
實踐證明,中國作出加入WTO的決策是正確的,積極實施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是成功的,所采取的應對措施是有效的。通過積極融入全球化的浪潮并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規則制定,我們不斷提高對自身和世界的認識,走出了一條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的正確道路。
回首我國30余年改革開放歷程,2001年加入WTO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通過加入世貿組織前后大規模的對外開放,我國獲得了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一系列平等權利。
二是加入WTO后中國開展了扎實的國內應對工作,通過迄今最大規模的法規清理工作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涉外經濟管理體制。
三是在我國全國范圍內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國際經貿規則宣傳教育活動。
四是獲得了參與制定國際經貿規則的重要平臺。
大規模對外開放
加入WTO十年來,我國信守承諾,認真履行各項義務。至2008年底,我國已履行完所有入世承諾,關稅平均水平從2002年的15.3%降至2010年的9.8%,取消了一系列非關稅措施,放開了貿易經營權,開放了100個服務貿易部門。與以往不同,加入WTO后的對外開放凸顯了三個重大轉變:一是區域性推進的對外開放轉變為全方位對外開放;二是開放領域由傳統的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延伸;三是市場準入條件更加法制化、更加透明和規范。
中國在加入后立即獲得所有WTO成員的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開放市場承諾,為我適應全球化趨勢、贏得發展機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有利的外部環境。同時,一系列開放措施有力推動了我國有效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使我國得以充分參與并受益于經濟全球化。十年來,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舉,全面提高了我國產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十年累計實際使用外資約1.1萬億美元,并連續19年居發展中國家之首位。對外直接投資從10年前的不到10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近600億美元。
十年來,我國實現了向全球貿易大國的跨越,進出口貿易額年均增速超過20%,在保持較小順差和貿易盈余逐漸遞減的前提下,出口規模增長了4.9倍,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20%;進口規模增長了4.7倍,躍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國,年進出口貿易占全球貿易的十分之一。不少國家借助對中國出口的增長實現了自身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已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建立完整的涉外經濟管理體制
加入WTO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做好各項應對工作,作出了周密部署。加入WTO前后,為履行有關承諾,我國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清理修改法律法規工作。中央政府30個部門共清理各種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2300多件,通過全國人大、國務院各部門修訂325件,廢止830件,范圍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投資等方面。地方政府共清理出19萬多件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和其他政策措施,并分別進行了修改和廢止處理。
通過空前規模地清理修改法律法規,我們變被動應付到主動應對,將WTO規則轉化為國內法,并將WTO所倡導的統一性、透明度和公平貿易等基本原則全面反映在我國經貿法律的核心理念上,進一步理順了政府在對外貿易管理中的職責,推動了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成熟和完善,構建了一個符合國際多邊貿易規則,適應實際國情的嶄新的商務運行體系。
十年來,一些人擔心的沖擊并沒有發生,相反,在全國上下各行各業的有力應對下,我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產業和企業的競爭力增強,適應國際規則的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十年的實踐表明,當時我們對入世利弊的分析是正確的,采取的各項應對措施是有力的。
開展最大規模的國際經貿規則宣傳教育活動
加入WTO前后,我國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學習、宣傳、研究WTO規則的熱潮。一是開展WTO規則宣傳,利用各種渠道媒介,大力宣傳加入WTO的重要意義和作用,讓公眾更多地了解WTO規則;二是展開WTO規則培訓,在全國范圍內加快WTO知識培訓;三是加大WTO規則的研究力度,產、學、研相結合,研究應對措施。通過WTO規則的學習和培訓,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了WTO所倡導的理念,“透明度”和“非歧視”等WTO原則已為人們所認知,市場經濟、競爭意識、法治觀念深入人心,企業素質與國民素質得到了更深層次和更具普遍意義的提升。
獲得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重要平臺
WTO是當今世界唯一規范全球貿易的國際組織,現有成員153個,成員間貿易量占世界貿易的97%以上,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并稱為世界經濟體制的“三大支柱”。戰后60多年來,多邊貿易體制為各國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國際分工參與經濟全球化提供了一個切實的制度保障,在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遏制貿易保護主義,妥善解決成員間貿易爭端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各主要貿易國對參與多邊貿易體制工作十分重視,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加入WTO后,我國認真行使成員權利,全面參與了WTO各項活動和談判,發揮了建設性作用,與其他成員一道共同推動建立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迄今為止,我國積極參與了各個層次的部長級和高官級的談判和磋商,參加了G20、G33等一些重要的談判協調組,在多哈回合談判各個議題上先后提出了100多個提案。中國2005年主辦了WTO大連小型部長級會議,同年12月為WTO香港部長級會議取得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在2008年7月WTO小型部長會上,中國首次參加了“七方”(G7)會議,進入“WTO規則制定的核心層”。
加入十年來,中國積極參加WTO貿易政策審議和過渡性審議活動,認真回答了成員提出的問題,并通過對其他貿易伙伴的審議表達了中國的關注,使WTO成為讓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之一。我國還初步建立了適應多邊體制的貿易爭端解決國內應對機制,積累了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國際經貿糾紛的寶貴經驗,增強了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參與能力。
展望未來,我們需進一步拓展加強我國參與WTO的深度和廣度,加強對WTO規則的運用和駕馭能力,積極參與制訂和改善WTO規則,深入參與多邊貿易體制,推進多邊貿易體制向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在多邊貿易體制的框架下,我們需要通過自身擴大開放和促進其他WTO成員對我擴大開放,不斷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推動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互利合作,促進我國及世界經濟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和諧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選自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