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一個時期,國際經濟將持續復蘇,國內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內外環境將進一步改善。但是國內外環境仍然極為復雜,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較多,我國對外貿易保持平衡、協調發展存在較大的困難和壓力。
國內外需求增加將帶動我國外貿持續增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4%以上的增長速度,新興市場及發展國家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發達國家將逐漸步入正常發展軌道。一季度我國出口貿易快速增長,沿海及中西部地區企業訂單增加,尤其是來自歐美的訂單增多,均表明我與主要貿易市場貿易將會保持較快增長。
從國內經濟形勢來看,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一季度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投資、消費穩定增長,工業及農業景氣暢旺。在此基礎上,政府將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這些將有利于我國進出口貿易發展,也為貿易結構轉型升級創造了有利條件。
然而,目前世界上一些國家主權債務危機和金融體系隱患仍存,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中東等主要產油地區政局動蕩,推動能源價格持續攀升,日本震后重建可能推動國際石油價格進一步上升;從國內看,物價持續上漲、通脹預期增強,人民幣升值、融資難及勞動力等要素綜合成本上升問題突出,這些將加大我國外貿結構調整的難度。一是國際市場競爭激烈,我國與新興經濟體產品同質性強,提高出口價格使大部分客戶難以接受,企業普遍不愿接受長期及金額較大的訂單,造成部分訂單流失,影響外貿穩定發展。二是企業經營成本持續上升,利潤空間萎縮,自主創新與技術進步動力減弱,外貿轉型升級受到制約。
貿易保護盛行,外貿平衡協調發展仍需時日。一季度的貿易逆差,是在貿易條件惡化背景下、季節性時點出現的非常態現象。從我國外貿發展的內外部條件及自身實力來看,外貿順差仍將保持常態。顯然,外貿結構優化與平衡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持續調整和長期推進的過程。近年來我國進出口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2009年我國的貿易順差比2008年大幅減少1000億美元,2010年又進一步減少126億美元,今年一季度出現小額逆差。但是,從主要貿易市場來看,我國的貿易順差主要集中于少數發達國家,盡管經過不懈努力與這些國家貿易結構有所改善,但是,其對我實行的進口限制等貿易保護,仍使我國外貿平衡發展受到較大的制約。預計隨著世界經濟持續好轉,外部需求走強,我國對外貿易出口規模會持續擴大,全年仍可能維持1000億美元左右的貿易順差。可見,實現外貿平衡協調發展,有待國際經貿環境改善,也需要保持外貿政策的基本穩定。要繼續加大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等政策體系對外貿的支持力度,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與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鼓勵企業注重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創造和國際營銷市場體系建立。加快促進外貿結構調整,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