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每個管理者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工作技能。作為管理者,除了告訴他的團隊工作任務是什么、如何去完成、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之外,還要全面掌控工作的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工作過程中產生的諸多問題,調整進度和節奏,最終達到預期的工作目標。其間,鏈接各個環節的紐帶就是溝通。
有些管理者覺得自己在工作中已經與團隊成員溝通了,但很多工作還沒有做好,于是就會抱怨道:“沒法和部下溝通……”、“部下不聽我的……”,或者“我說得好好的,我的部下卻沒有反應……”等等。而他們的部下,也會覺得無法領會并執行領導布置的工作任務,或者覺得領導缺乏指導自己工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么,究其癥結在哪里呢?多數情況下,問題出在有沒有做到有效溝通上。那么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呢?
首先,要好問。好問并非無的放矢地亂問一氣,而是始終要掌控主導權。比如“我要在這個時間完成項目工作,需要你的協助,你能否提些建議”、“你的工作進度遲了,已經影響整個項目的節奏,你看是否有什么不能解決的困難,說來聽聽”等等。
其次,要好察并要揚長避短。在仔細聆聽每一條建議的基礎上,不要只批評建議的不足之處,而是要充分肯定建議的可取之處,這樣才能調動提議者參與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再次,要執其兩端。得到的意見良莠不齊,管理者要有敏銳的判斷力,能夠分辨出對整個問題最有幫助的建議。
最后,要“用其中于民”。有效溝通的目的在于,為完成既定的目標而更廣泛地征求團隊成員的意見,但最終采納哪條建議的決定權始終掌握在管理者手中。也許,最終的決定不是其中任何一條建議,但必須是綜合所有建議的產物,而這一點,在決定做出之后,必須讓提議者知曉。
在一些企業中經常存在這樣的現象,生產過程中遇到技術質量問題,或者用戶提出新的需求時,技術部門會直接將制訂好的相關改善措施,以作業通知單的形式發給生產單位要求執行。但生產方常常會發現,通知單給出的措施到現場有時會出現操作困難,甚至根本無法執行,于是又向技術部門提出疑問,最終導致一個問題需要幾次反復才得以解決。在我們公司,雖然工期緊張的時候也存在這種現象,但是大多數時候,船研所會首先拿出解決措施,然后向相關人員詢問是否可行。在傾聽和甄別建議之后,再制訂切實可行的改善措施和實施方案。經多次有效溝通,達成一致后才正式發放作業通知單。通知單發出以后,還對每個通知單的執行情況進行動態跟蹤,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改善,既避免了指令未經溝通造成現場準備不足、操作困難等障礙的發生,又快速、圓滿地解決了問題,保證了生產的順行和質量的穩定。
這說明:作為管理者,學會發號施令很容易,但“發號施令”絕對不能等同于有效溝通。沒有充分有效的溝通,就不可能實現有效的管理,更談不上完成工作任務、達成工作目標了。我們的管理者只有改變管理思路,改“發號”為“詢問”,改“指令”為“指導”,做到“好問”、“好察”、“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最后 “用其中于民”,才能做到有效溝通,才能解決問題,才能完成公司的各項生產經營任務,從而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取得個人事業的成功。(浙江歐華造船有限公司 簡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