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咨詢委常務副主任 戴秀開 顧問 聞來森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已于1月1日正式運作。這是我國與其他國家建立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是我國加快推進與東盟十國經濟互補與合作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載體和平臺,也是雙方推進經濟全球化的一種重要模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標志著近6萬億美元內生產總值、4.5萬億美元貿易額的國際化大市場進入實質性的啟動,約7000余種商品開始進入零關稅時代,從而使貿易區劃內19億消費者共同獲益。
中國――東盟自貿區是我國充分利用地緣條件,在廣西設立的一個全國性共同貿易窗口,為全國各地暢通與東盟十國的商業貿易和投資行為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政策條件和區域環境。對于這種突破性的經貿合作模式的建立,目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數以萬計的經濟實體,均在搶抓機遇和研究進入策略,舟山也理應高度重視這一商機。尤其是各級政府的經貿管理部門更應吃透政策精神,研究運作模式和進入方式問題,不失時間地使我市的經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這個國際貿易體中去,為今后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展對外貿易大進大出試水探路。
我國與東盟十國的產業基礎有較大的互補性,尤其是在輕紡產品和機械制造業方面投資和貿易的商機較大。在漁業合作和水產品交易方面,也有很大的互補余地。為適時抓住國家創造的這個商機,充分借助好這個國際性經貿平臺,進一步拓展我市的外經外貿領域,切實解決后金融危機時代和今后更長遠發展問題,特粗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市領導決策參考。
一、建議市政府適時組織各級經貿管理部門和主要企業代表,赴廣西南寧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考察,深入了解政策精神,運作模式和進入條件,為下一步決策探好路。
二、尋求與南寧市政府和南寧有關企業的合作途徑,充分利用好屬地的人文資源和經濟關系,為下一步開展兩地緊密合作和舟山產品進入自貿區搭好臺。
三、抓緊摸排我市可以進入自貿區的商品和可以走出去的合作項目,特別是對輕紡織物、機械設備、電子器具、船舶配件等等能進入自貿區的舟山長線產品,應列出目錄,整理成庫,以便集中推出;對于我市急需進口的產品,諸如水產品加工原料、國內緊缺的工業原材料,需要利用第三方進口的各種設備設施等也應摸排整理,以便今后集中采購,降低綜合成本;對于能走出去的合作性或獨立性項目,更應事先籌劃。如輕紡合作項目、機械制造項目、食品加工項目以及跨國觀光旅游等(包括可以與南寧當地合作的項目),應抓緊征求企業意見,匯編待用。
四、為及時了解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經濟信息和政策動向,更好地為進入自由貿易區的舟山企業指導和服務,建議市政府在南寧設立經貿辦事處,派出若干有經貿頭腦的人員長駐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