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商務部的信息表明,2009年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為歷年之最,案件數目超百起、案值約120億美元,兩者皆比2008年翻了一番。當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勢頭仍在蔓延,全球經濟復蘇將是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
盡管全年的數字還沒有統計出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在2009年9月11日那一天,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對中國進口輪胎實施為期3年的懲罰性關稅。這是奧巴馬政府上臺后對中國發起的首例特保調查的結果。消息傳出,很多人感到非常意外,因為這在布什政府時期會是一項被否決的議案。11月24日,美國商務部做出終裁,以中國油井管存在補貼為由,宣稱將對相關產品實施10.36%至15.78%的反補貼關稅制裁。該案涉及金額約27億美元,是迄今為止美對華貿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
而距離目前最近的例證是,歐盟部長理事會在12月22日通過歐委會建議案,繼續對中國和越南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為時15個月。在此之前3天,歐委會反傾銷咨詢委員會召開會議,對這項議題的表決中有15個國家投了反對票,在歐盟27個國家中超過了半數。當時國內有評論認為中國在這場爭戰中首戰告捷,有望終結已經持續了3年之久的反傾銷稅征收。結果證明,這只是一種奢望。相關專家認為,在經濟不利因素增加的情況下,歐盟很為自已的經濟前途擔憂,其貿易保護主義的姿態將有進一步的提升。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歐盟和美國分別是中國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貿易伙伴。由于雙邊貿易額巨大,其間存在貿易摩擦可以理解,但像2009年這樣的頻繁并不多見。而且,在這兩個“領頭羊”的帶領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對中國采取反傾銷等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也此起彼伏。
貿易摩擦是國際經貿交往中的常態。我國前些年外貿快速增長,目前已經進入國際經濟貿易活動的深水區,遇到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的反傾銷措施和其他貿易壁壘。有專家認為,中國以占世界上8%的貿易份額,承受了世界35%的反傾銷制裁,比例嚴重失調。
在更大的范圍來看,2009年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增加,不是僅僅針對中國的,在其他國家間也大量存在,甚至在發達國家之間也是如此,只是范圍和力度沒有像針對中國這樣。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金融危機僅僅是一個階段性的背景,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不會隨著危機的消失而銷聲匿跡,而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如此。這不是因為2009年的示范效應提醒了外部世界需要增加對中國產品的關注,而是因為中國在經濟層面的崛起過程與外部世界有著結構性齟齬。(選自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