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提示:目前,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8%,95%以上的私營企業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創造的GDP占全國的60%,繳納的稅金占全國50%,發明專利占66%,為城鎮就業人口提供了75%以上的就業機會。但是,融資難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目前國內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比例高達98%,直接融資的比例不足2%,融資困境是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內卡在中小企業脖子上的一大阻礙。
“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造就了今天的溫州,在溫州95%以上的貿易是一般貿易,因此,今年出口環境惡化以及外貿政策疊加效應在溫州表現得特別明顯。”浙江溫州外經貿局有關人士在向記者介紹當前溫州中小外貿企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時如是說道。說起今年國家的政策疊加效應,該人士表示,“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調整、加工貿易政策趨嚴等等對當地的企業來說都是一次挑戰,但是目前最令中小企業頭疼的還是融資問題。”
融資:中小企業心中之痛
中小企業占據了我國企業總數的99.8%。“中小企業是行業寡頭的原料供應商,它們的一舉一動涉及到環保、用工以及整個產業、采購鏈條的初級原料質量安全等問題。”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秘書長理清表示,中小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容輕視,它們的生存狀態值得關注。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有關人士在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銀根緊縮,令紡織行業的中小企業資金周轉難上加難。中小企業已感受到資金緊缺的陣痛,全國有2/3的紡織企業利潤率低于平均水平,甚至出現虧損,其中,僅廣東就已有3萬家大小工廠倒閉。很多企業呼吁適當放寬對經營業績良好的中小企業貸款條件,助企業暫時渡過難關。然而,這也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如何證明中小企業業績是否良好。據記者了解,當前各行業內的很多龍頭企業為獲得貸款政策支持有虛報多報經營業績的現象,比如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某些龍頭紡織企業為獲得貸款,將折舊成本以及其他領域的投資收益,例如房地產收益等歸入當年公司的贏利。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企業海外發展中心主任、美國格林證券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孫飛曾撰文指出,建立健全信用體系是中小企業實現融資的關鍵。他為國內中小企業提出的建議是,通過設定信托,委托人便能從理財之累中脫身出來。該文指出,“‘信托+銀行+海內外資本市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這種主流組合模式將會在中國得到進一步深化。同時,中小企業融資及信用體系建設也將會獲得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
創業板:中小企業的救命板?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在2008中國(深圳)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小企業與創投基金對接會”上指出,中國的私營企業95%以上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中95%以上都屬于非公有企業,這些企業創造的GDP占全國的60%,繳納的稅金占全國50%,發明專利占66%,為城鎮就業人口提供了75%以上的就業機會。但是,融資難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目前國內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比例高達98%,直接融資的比例不足2%;從全國來看,包括上市的國有商業銀行在內,銀監會統計數據表明直接融資占20%,間接融資占80%。“一方面是企業生產成本升高,資金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銀行貸款緊縮,民營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呈下降趨勢,一反一正的因素使中小企業資金缺口明顯加大。”
記者看到一份數據,據江蘇省調查顯示,目前企業存在3個30%:企業資金缺口達30%,新增成本增加30%,中小民營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的達30%。
“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是由于國家金融體系還不夠健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結構失調。”李子彬坦言。他表示,這種融資比例的失調,主要是由于我國城市資本市場體系發育滯后,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無法從股票市場和債權市場吸納資金。雖然深交所推出了中小企業板,但近年來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大約只有300多個。他表示,創業板或是未來的方向。它能夠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而且給企業帶來先進管理理念,規范的企業管理,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以及對社會負責任的公共公司形象,同時給創業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提供正面的、暢通的退出渠道,利于調動創投基金的積極性。
記者了解到,當前中小企業協會正致力于牽頭設立一個中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基金,李子彬指出,創業投資基金對支持成長型的中小企業發展十分重要,不僅是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投資之后的增值服務。他估算我國有600至700家創投基金,但實力不夠,規模偏小,且投資功能不夠完善,多數不是戰略性投資,而是謀求上市后的資本增值。
在李子彬看來,要解決融資難題,廣大中小企業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強產品創新能力,加快結構優化,降低物質消耗,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