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舟山船舶工業經“十一五”快速擴張,至2011年總產值已達666.4億元,超過山東全省船舶工業同期總產值585.3億的13.5%,舟山作為全國船舶產業基地已是名副實至。船舶修造業與海洋工程裝備業是舟山第一大產業,對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單就船舶修造業產值2010年產值已占全市工業比重達46%,這一塊產業主導著舟山工業經濟平穩較好發展,抓好了就基本穩定了舟山工業的大局。
但近期受全球船舶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我市船舶業發展受到嚴峻考驗,工業總產值增速趨緩,出口下滑,效益回落,船市進入寒冬。如何跨越“寒冬”,盡快走出“寒冬”,使船舶業穩中求進,是我們共同關注的課題,為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一起討論。
舟山發展船舶業的對策與研究
1.舟山市船舶工業的主要優勢和不足
1.1 主要優勢
1.1.1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區位優勢、人文優勢明顯
舟山全國唯一以群島設市的地級行政區域,全市總面積2.22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達2.08萬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島嶼1390個。舟山市擁有發展船舶工業必須的優良深水岸線。全市水深10米以上岸線有183.2公里,20米以上有82.8公里,能夠適應船舶大型化趨勢,具備發展大噸位船舶修造的理想條件。
舟山地處我國東部海岸線和長江出海口組合部,扼南北海運和長江水運“T”型交匯要沖,是長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門戶。舟山市南接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臨太平洋,西連長江流域和內陸地區,區域內外交通聯系便利,緊鄰國際航運戰略通道,途經我國的7條主要國際海運航線有6條經過舟山。舟山海域還有可供15萬噸級船舶進出的航道13條,可供30萬噸級船舶進出的航道3條,是包括上海港、寧波港在內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樞紐。此外,舟山市距臺中、長崎、釜山等港口約500海里,距高雄漢城僅600海里,距香港、神戶、大阪、馬尼拉等港口約700海里,是西太平洋航運網絡重要樞紐。優越的區位條件,對于舟山市進一步發展船舶工業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舟山人地處海島,過去出門靠船,開門見海,吃用靠海。所以舟山人對海、對船有特別感情。在岱山、普陀有幾代家庭都在撐船,造船,許多家庭的小孩念大學都選船舶專業。像揚帆造船其前身是舟山船廠,從1952年辦起走過了60花甲,有許多家庭為有人在船廠造船而感到自豪。所以舟山人對船特別有感情,特別能吃苦,在對船的的修造中摸索出舟山人特有的修造方法。在與大海的搏斗中形成了大海的性格。在舟山的98萬人口中有15萬左右的人在修造船廠工作,有許多小孩從小對船就有感情認識,可見舟山的海洋文化、船文化是舟山人優良的人文基礎。
1.1.2 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船舶工業發展,政策給予大力支持
國家和浙江省一直對舟山船舶產業發展寄予厚望并大力支持,《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船舶工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江省“十一五”船舶工業發展規劃》都將舟山列為發展船舶工業,促進船舶出口的重點城市,為舟山船舶工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舟山市也一直特別重視船舶產業發展。2004年制定了《舟山市船舶工業發展規劃(2004-2020年)》,明確將船舶工業確定為“十一五”期間的主導產業;隨后,舟山市政府相繼制定發布《舟山市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舟山市船舶出口發展規劃》、《舟山市船舶配件行業環境保護工作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為進一步促進船舶產品出口,搶抓機遇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提供了明確指導和支持。
2011年5月份舟山市被國務院批準成為舟山海洋經濟新區,大力發展海洋經濟,重點支持海洋經濟中八大產業。船舶建造是八大產業中的基礎。省政府、市政府加大了對舟山船舶工業的支持力度,引進了浙江大學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引進了大量高層次的管理技術人才,制訂出高要求的發展舟山船舶工業的目標,舟山作為全國唯一的發展海洋經濟為宗旨的新區,享受著先行先試的優惠政策,為舟山的發展船舶工業帶來新的動力。
1.1.3 工業基礎較強,已經形成具備一定規模的龍頭企業
舟山市船舶工業基礎良好,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船舶工業城市之一舟山現有船舶工業160多家,2011年舟山造船的完工量達808萬載重噸。2012年上半年造船完工量達到537萬元載重噸。舟山全市的船舶工業產值占浙江省78%。造船企業中,金海重工、常石造船、揚帆造船、歐華造船等骨干龍頭企業,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已經具備一定的競爭力。金海重工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單個規模最大的造船企業。今年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入圍的船舶工業企業有6家,舟山就有金海重工,揚帆造船兩家。修船方面,舟山中遠船務、鑫亞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萬邦永躍船舶修造有限公司3家企業多年位居全國修船企業前10強。在今年極端困難的修船形勢下,舟山絕大多數修船企業產值都有較大幅度提高。在船用配套業務方面,中基日造、普斯耐馳等合資企業盡管目前產能尚未完全釋放,但憑借引進的日本技術優勢,投產后具備很強的市場競爭力。海洋工程方面,從新加坡引進的太平洋重工具備較強的技術、管理、資金等綜合實力。
舟山的船舶工業又是舟山出口的大戶。2011年船舶工業的出口額占舟山全市出口額的48%;2012年上半年舟山船舶工業的出口額占全市出口額的55%。舟山市又是我國船舶工業出口的重要基地。
1.1.4 企業運營靈活,和外資合作基礎良好
舟山市船舶工業以民營資本為主,體制機制運營較為靈活。目前,舟山市已經以資本為紐帶,和全球知名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造船方面,常石舟山造船的引進為行業總體樹立了效率標桿,為帶動全市造船效率及現代造船模式方面發揮了帶頭作用。在配套方面,中基日造在引入日方先進技術基礎上定位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機,首臺機滿足歐二排放標準。普斯耐馳在引進常石技術的基礎上定位中高端產品,產能釋放后產品可能返銷日本。在海洋工程設備制造方面,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直接引入新加坡技術,產能釋放后也定位海工平臺及模塊高端產品。
應該說,這些海外資本注入及技術引進,為舟山市船舶工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帶動了舟山市船舶工業整體技術層次的提升,成為舟山市船舶經濟發展的獨特優勢。
1.2 主要不足
1.2.1 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高端產品仍待突破
舟山市造船企業多為傳統船舶建造為主,除金海重工外,缺乏國內較具競爭力的大型造船企業,制造產品主要集中在油船、散貨船、中小型集裝箱船三大主流船舶,大型集裝箱船、LNG船舶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目前尚處空白。企業之間同質化競爭嚴重,缺乏在細分領域有競爭力的特色中小型船企。修船方面,業務同質化嚴重,主要以換板、打砂、油漆為主,競爭激烈,價格已經趨于成本,而包括海洋工程裝備、大型液化氣船、豪華旅游船等在內的高端船型的修理能力、技術、經驗則相對匱乏。海洋工程業務更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尚無實質性突破??傮w來看,舟山市船舶工業發展和我國船舶工業發展一樣,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整體技術層次較低,高度產品仍待突破。
1.2.2 船舶設計研發力量不足,大型船舶研發設計力量仍待提升
舟山市現有國家級船舶研發機構1家,省級研發機構6家,但依然存在機構數量偏少,設計力量薄弱等問題。特別是目前舟山市船舶設計力量主要以設計小型船舶為主,在大型船舶領域,尤其是未來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高新技術船舶方面,設計力量尤其不足。目前舟山市船舶自主設計能力目前最高只可達5萬載重噸。而最大單船生產能力已達32萬載重噸。目前舟山市大型船舶的設計主要依賴上海地區專業院所,設計能力和生產能力不匹配問題嚴重。此外,舟山市船舶工業在應對新規則和新規范方面缺乏技術儲備,在發展節能環保船舶方面相對滯后。
1.2.3 各層次人才需求緊缺,高端人才尤顯不足
盡管目前舟山市船舶工業經過數年快速發展,已經聚集了一批有識之士,但是就長遠發展來看,舟山市人才儲備和發展遠景比較來看,各層次人才均存在不足。一是在基礎勞動力方面,從事船舶生產的一線勞動人員在全國用工荒的大背景下,呈現出緊缺態勢,特別是從事焊工等需要技術含量的金領工人員短缺;二是船舶檢驗、船舶銷售、船舶交易、船舶融資等復合型人才緊缺;三是技術研發人員、技術骨干及帶頭人、管理等中高層人才短缺;四是在發展海洋工程等新興業務方面,相關人才緊缺。
1.2.4 部分船企產能尚待釋放,已錯過產業發展黃金時期
舟山市船舶工業以民營船企為主,2003年至2007年船市空前興旺期間,大量民營資本涌入船舶領域,高起點投建船舶企業。由于建造周期較長,待船企產能逐步釋放時,市場已經受金融危機等負面因素影響,進入下滑周期。目前舟山市中基日造、普斯耐馳等企業產能尚未釋放,太平洋重工、惠生重工目前海洋工業業務尚未徹底展開,便已經遇到市場下滑、訂單不足、融資困難等一系列情況。在目前市場形勢不好的情況下,舟山船舶工業產能的進一步釋放會導致市場供需失衡進一步增加,新建船企必將面臨產能和訂單之間的落差,這對舟山市船舶工業穩健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1.2.5 企業布局較為分散、產業集群效應無法充分發揮
舟山市的船舶企業主要集中分布在兩區一縣(定海區、普陀區、岱山縣)。盡管目前已經形成了五大聚集區域,但是受舟山群島地域環境條件影響,數量眾多的船舶企業分散在不同島嶼,布局較為分散。從全國范圍內來說,舟山市除金海重工外,缺乏國內領先的大型船舶企業,產業集中度依然有待提升??傮w來看,布局過于分散一方面造成產業集群的效應無法充分發揮,如船企之間業務合作、建設集中配送中心和中間產品專業化加工基地等。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企業地處偏遠,降低了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利于船企長期發展。
2.舟山船舶工業的現狀
2.1 舟山船舶現有的造船能力:
年份 ![]() Copyright ? 2008 www.scoop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主辦方:舟山市對外經濟貿易企業協會 技術支持:舟山三合商務有限公司 |